• 紫砂壶表面的颗粒感,能否判断真假紫砂?

    紫砂有其独特的颗粒感,如果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的,就是真的紫砂壶,如果是光滑细腻的就是假的。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紫砂的砂紫砂是一种矿料,本身含有石英等介质颗粒,不同于瓷器,砂是其烧成后的体现,也是紫砂的特点。▲紫砂原矿石 这么一说好像上面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紫砂壶表面摸起来粗糙、细腻,其实是取决于其泥料的目数。在紫砂矿风化后,研磨成颗粒的时候,

    07/28
  • 承健紫砂艺术丨年年有余

    “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用“如鱼得水”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年年有余”可谓中国传统吉祥祈福具代表的语言之一,被艺术家们所喜爱,也因此被引入紫砂壶的创作题材。《年年有余》套组为承健老师制于甲午年秋月(2014),一壶四杯的套组,选用原矿黄金段泥制作,色泽金黄亮丽,富贵大气,寓意吉祥。此壶以传统的“年年有余”为题材,造型活泼灵动,极具趣味性。承健老师将点线面的运用控制的恰到好处。“年年有余”的主题在壶钮之上表现无遗

    07/28
  • 民国时期的制壶大家

    我们谈及制壶名家,多是「紫砂七老,或是大亨、鸣远」等,而民国时期的制壶名家好手却鲜有人知,但是这些人的传世作品,其实也具相当的收藏价值。程寿珍想必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其号「冰心道人」,为清时名家邵友廷之养子,承其家学,基础形制朴实,不务妍媚。▲程寿珍 掇球其中晚年仅制三式:「掇球、仿古、汉扁」,而其中掇球更是成为一代名作,为后世紫砂人摹作之经典样式。在之前的文章也曾详细介绍过其人,他的掇球也曾在「万国会」与「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头等奖

    07/27
  • “方器名家”周定华与陶刻大师谭泉海合璧之作——《高六方》

    《高六方》为“方器名家”周定华老师癸酉年(1993)制作的方器作品,与已逝国大师谭泉海合璧之作。《高六方》运用纯手工六面镶接成型技法制作,壶型六方,身筒高俊,颈圈、足线折角分明,颇有几分锐利锋芒。流、把、钮线条流转自然,方中有圆逸之气。嵌盖六方,与壶口吻合紧密,足见工艺之精妙。此壶用纯正紫砂泥制作,色泽紫红。壶形系曼生十八式之一,古器实物甚少,仅见线描图。壶身为六方柱形,泥片镶接,挺括端正。嵌盖严丝合缝,任意置换丝毫不差。六方嘴、四方把显灵秀之

    07/27
  • 徐维明紫砂艺术丨全手树皮仿鼓

    徐维明,“徐门第四代传人”,父亲徐汉棠、叔叔徐秀棠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父为师;从艺二十多年来,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对造型的深刻理解,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说起这《树皮仿古》还有一则趣事。徐维明老师的一位好友捧着一把仿古残壶拜托其修补,而修补残壶是极为不易的,徐维明老师左思右想终不得要领,偶然间把玩供春,灵机一动,遂以树皮贴仿古残壶,悉心修补后,交予好友,好友叹为观止,徐维明也因此得以佳作。《树皮

    07/24
  • 季益顺紫砂艺术丨万事如意

    季益顺大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海内外收藏界誉为“壶界四小龙”之一。作为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扛鼎人物,其作品曾获奖无数。从艺四十年,创作数百,新品迭出,花素兼容,皆在“匠心”。季益顺大师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背景,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养分。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的游刃有余。《万事如意》壶身主题与附件皆以传统如意纹装饰,寓意万事如意,“如意纹”又是篆书“羊”的形象,因此又包含“三阳开泰”的美好祝福。此壶壶体扁圆,线条柔和圆润,转折舒

    07/23
  • 鲍志强《永乐提梁壶》、《寒梅挂盘》刻绘实录

    鲍志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副会长、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艺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鲍大师说:我1959年进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从陶刻开始学起,后来又学了制壶。学陶刻的时间比较长,陶刻前提要在书法绘画方面有一定的功力,我从学徒开始就临摹一些碑贴、名人画作,

    07/22
  • 紫砂版“高山流水”——顾绍培赠友所制《鼎泉三足》

    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今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以土代琴,以壶代曲演绎《鼎泉三足》赠与好友,自出新意。顾绍培大师,托物抒情,将作品取圆筒形壶身,呈“炉鼎式”,底座三足鼎立,仿佛寓意友人地位之尊,或象征二人友情坚不可摧。器以鼎为尊,水以山泉为上,好水美器,佳茗相伴,饮之有福。《鼎泉三足》壶体略扁圆,三弯流、耳形鋬、壶底三足托壶身,壶盖穹窿以压盖式合于壶口,盖纽为扁圆形纽,提拿方便自如。小巧玲珑,可爱有加,百读不厌。

    07/22
  • 吴界明丨工艺之美(附高清图)

    手作的器皿因与心相通,所以就越发显出优柔之美,日复一日的使用,产生了不能分离的感情。,这种“亲切感”就是工艺之美的感情所在。识器者,必须亲手去触摸,当双手拥抱器物时,就会感受到亲切之情。茶人们利用嘴唇的接触,来体会这样的温情。器物与主人在一起才能见其风情,这样的美越是深厚,离我们的距离就越短。良器给人以爱之诱惑,处于这样的现实世界里,以不净之身与美亲近,是多么神奇。——柳宗悦《工艺之美》打泥条确

    07/21
  • 曹婉芬大师全手工制作超大品“梅花大提梁”(孤品)

    曹婉芬大师,先师承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民国七老”对曹大师几乎都有教泽之恩。其艺术修养极高,创新设计数百件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荣誉。《全手梅花大提梁》容量为1670CC,是曹婉芬大师全手工制成的紫砂艺术精品,如此大品全手工制成极为不易,此壶品相精美,具有收藏价值。《全手梅花大提梁》壶身为圆形,壶的右侧伸出一枝呈扁圆形枝干,上有结疤,宛若天成。枝干左弯形成提梁,在壶体上空形成虚空,划出提梁虚实对比的空间

    07/21
  • 建盏的守护者与清道夫——孙建兴

    1981年,孙建兴让失传干年的建盏技艺重现人间,并成功研制出兔毫、油滴、曜变、玳瑁等近30种建盏。在建盏市场日益鼎盛的今天,他又为建盏市场的乱象鸣不平,成为建盏市场的“清道夫”。在宋代,建盏的地位非常高,是御用茶盏,也是风靡全国的第一茶器。建盏的制作工艺难度较大,从选瓷矿到烧制成功至少要经历13到工序,然而这13道工序历时却又良久。凭着对建盏的热爱与为民族文化做贡献的热忱,孙建兴带着团队克服了环境艰苦、资源匮乏等种种难关。在恢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07/20
  • 茗茶丨“茶中龙象”——老班章

    普洱茶因为汤色暗红、口感滑腻、有暖胃降脂等功效而悄然走红大江南北,收藏和品尝普洱茶之风横扫华夏大地,最后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老班章就是让茶友疯狂痴迷的普洱茶之一。“班章”二字源自傣语:“巴渣”,意为:“一条鱼”,汉语音译为:“班章”。老班章山寨,有一山寨大门牌坊气势不俗,“老班章”三个大字就象用茶叶压成的工艺品字一样背负历史的厚重,让人入心入肺。老班章海拔平均海拔约1700米,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

    07/20
  • 宜兴首届文明紫砂人评选产生 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风景独好

    宜兴市首届“文明紫砂人”评选结果产生,7月16日下午,在新启用的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会堂,蒋艺华、喻小芳、鲍玉梅、姚志源、毛子健、王潇笠、顾涛、吴永明、厉上清、徐曲等20名获得宜兴市首届文明紫砂人荣誉的紫砂艺人接受颁奖。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表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活动主办方积极褒扬示范典型,旨在通过典型引路,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在家乡的舞台上受到隆重表彰,这份荣誉分量很

    07/17
  • 叶小伟龙泉青瓷丨缠枝牡丹瓶

    叶小伟老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浙江龙泉的青瓷世家。父辈、兄弟均从事龙泉青瓷研究工作。世人赞龙泉青瓷有“火的风骨,玉的冰清,一朝出土,洗却污泥尘垢,又焕发美仑美奂的夺目异彩。”叶小伟老师尤擅龙泉青瓷蟹壳青釉色,其作品以“薄胎薄釉,刻花鲜活”著称。《缠枝牡丹瓶》是其代表作。《缠枝牡丹瓶》釉色青翠如蟹壳,釉面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晶莹剔透、清新淡雅,尽显龙泉青瓷淡泊、平和,古朴、端庄、含蓄的艺术气质。

    07/17
  • 预展 | 上海匡时 · 2020春拍 · 茶空间专场

    0057 明末 时大彬制 怀月壶估价:RMB 3,000,000-3,000,0000001 茶经文集四种七册估价:RMB 40,000-40,0000002 煎茶谱集六种十册估价:RMB 40,000-40,0000003 茶事图录六种十一册估价:RMB 45,000-45,0000004 茶会雅集六种十八册

    07/16
  • 桑黎兵紫砂艺术丨春江水暖鸭先知

    桑黎兵老师特别擅长利用五色土,先以天然美色成诗画,宛如清水芙蓉去雕饰,再以寻常生活为画卷,追求艺术自然。以《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例。以千古名句“芦蒿满地竹芽短,春江水暖鸭先知”入意,表现出作者“春江春潮春暖江南”。纵览作品,以“一江春水绵延贯穿”入题,江中游鸭嬉戏借以铺开画卷,自然地完全展现“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主题意境。整体壶型抽象荷塘而成,饱满的形体由浅入深,顺畅的主线与变化的曲线交织进行,从而使壶体的顺畅流线与荷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