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鉴赏 如何正确的欣赏紫砂壶的美丽(2)

    紫砂茶具鉴赏与选择方法瓷器茶具的发展,使陶制茶具相形见绌,但紫砂陶具,却能与瓷器茶具争名于世。因此,有人将紫砂茶具称之为紫色瓷器。宜兴制的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据说苏东坡设计了一件茶壶,它以取法自然的古青色树枝作为壶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型壶身,刻上古朴的瓦当纹和精妙的书法,清雅折朴,色彩对比,相得益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有实用价值的珍品。一般人所用的普通紫砂壶,则用模具制作,泥质较粗,但仍不失其紫砂茶具泡茶不走味的特色。曾有这样的传说:一个泥水匠修屋时,把一个宜

    05/26
  • 《宜兴紫砂通鉴》图文并茂谈紫砂壶真假

    世上的事、有真、就有假,有好、就有差,紫砂壶也一样,谁都知道有好有差,但就是没办法去辨别那个好与差,于是,消费者只好一会儿追职称,一会追老壶,一会儿追故事,一会儿追概念,追到那,水深到那,结果是追得满天浮云,尽是鬼话。老话说,连好坏都不分了,还能好到那呢。吴国祥说,宜兴紫砂已经传承上千年,紫砂能够传到今天,历史上不可能说紫砂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实际上古人早有了鉴别紫砂壶好坏的最科学、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明朝周高起说:“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短

    05/26
  • 锡剧《紫砂梦》六月亮相京城 创新不丢“老味道”

    昨天,由省锡剧团创作的大型原创剧目《紫砂梦》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观园戏楼举行新闻发布会。有“锡剧王子”之称的省锡团长周东亮变身推广大使,向北京观众推荐江南水乡的锡剧精品。打动人心的演出观众随时买账6月10日,《紫砂梦》将在中国评剧大剧院上演。此次提前来京,就是为了做好推广工作,让更多的观众可以了解锡剧。由于担心北方观众对锡剧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发布会上周东亮特意携董云华、张金华、孙黎健、汤达等省锡精锐联袂登场,为现场的观众演唱了《珍珠塔》《玉蜻蜓》等锡剧经典名段,极富穿透力的唱腔,吴侬软语的柔美,一下子就抓

    05/25
  • 紫砂知识 紫砂泥料中老泥与新泥的区别(2)

    紫砂泥料是如何炼成的众所周知,紫砂壶泥料的炼制工艺决定了紫砂壶品质的好坏。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紫砂壶泥料的炼制过程,了解了紫砂壶是怎么炼成的,您才知道什么样的壶最适合您。紫砂壶是一种既可实用亦可供观赏把玩的高雅艺术品,紫砂因有吸附和澄清杂质的作用和透气效果,紫砂茶具泡茶可让茶水在壶里三天不馊,好的泥料可以达到7天不馊甚至时间更长。这同时又是紫砂陶和一般陶器的区别。一般陶器不透气,泡出的茶带苦带涩,而紫砂茶具泡出的茶水温润,入口醇厚甘甜。那么要得到这么好的泥料,就需要在炼泥

    05/24
  • 紫砂壶技艺创新发展要从娃娃抓起

    “六一”前夕,江苏省紫砂壶行业的国家级紫砂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沙建祥老师应邀到无锡市青少年艺术中心,为师生们举办了紫砂壶技艺和文化的专题系列讲座。作为我国紫砂壶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沙建祥老师,能在百忙中举办此次专题讲座,也体现了国家级大师对紫砂壶技艺发展的高度重视,沙建祥大师从历史和文化等领域讲授了中国紫砂艺术的神奇,为孩子们进行系统的国学艺术熏陶。大师特别告诉孩子们:“紫砂壶技艺的发展必须要接地气,紫砂壶技艺创新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据悉,作为国家标准《紫砂陶器》(GB/T

    05/24
  • 明清紫砂古壶展 亮相南京

    2016-05-24 07:06:00 来源: 新华日报(南京)昨日,“紫玉幽香”明清紫砂古壶展在位于南京中山陵的上元书院开幕。此次展出的宜兴紫砂壶来自宝岛台湾宋文胜先生的个人收藏,以明清古壶居多。最古老的当属明末紫砂壶艺人陈子畦的“青灰小方壶”,“朱泥包袱壶”则是陈子畦之子陈鸣远的作品。展览上,观众还能欣赏到陈荫千、邵大亨、黄玉麟等制壶大家的经典作品。 (董 晨)作者:董 晨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

    05/23
  • 探洞、骑游,再做一把自己的紫砂壶

    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在江南深处有这样一个地方,山怀不语、水润无声,那就是江苏宜兴。上周末,2016第三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的第五站就在江苏宜兴举行,来自浙皖苏沪的运动休闲爱好者齐聚于此,品茶、制陶、探洞、定向越野……和工艺美术大师互动做一把自己的紫砂壶俗话说:“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这丸泥便是宜兴的紫砂。“这次来到宜兴,原本就打算淘一把紫砂壶回去泡茶,没想到这个小小愿望竟然以这样特别的方式实现了。”队员陶银燕捧着手里刚刚成型的紫砂杯兴奋不已。2016第三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

    05/23
  • [记者带你逛茶博]好茶配好壶:传统工艺 紫砂堆花

    本站5月23日讯(记者 宁晓雪 李全)5月22日下午,2016第四届中国国际(河北)茶文化博览交易会二楼的一个展位上挤满了人,记者走近一看,原来是国家级手工艺师翟璐在进行紫砂堆花的表演。翟璐手工茶壶成品。图片由国家级手工艺师翟璐提供“堆花”是均陶的传统装饰,又称堆锦,是长治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产生于清光绪年间。全凭艺人拇指的功力,将色泥堆贴在坯体上,呈花鸟、山水等不同画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特色。宜兴堆花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兼具典型的陶瓷文化特征和鲜明的民族工艺特色,堪称中国传统工艺

    05/23
  • 紫砂知识 紫砂茶具与陶瓷茶具相比有何区别(2)

    紫砂的泥料特性紫砂泥是一种紫红色或浅紫色的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据测定,紫砂茶壶的吸水率在1.6%-3.19%之间气孔率在4.01-7.05之间。因此,制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由于紫砂壶传热缓慢,虽然用沸水泡茶它也不炙手。同时还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烧裂。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砂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30-60目筛

    05/23
  • 厨房厨具使用事项 紫砂壶开壶的方法

    紫砂壶是厨房厨具中最常见的其中之一,其实紫砂壶的使用是很有讲究的,比如紫砂壶的的开壶就很有技巧,下面大家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紫砂壶的开壶方法吧!厨房图片1.热身:首先将刚买归来的紫砂茶壶,用沸水内外冲刷一次,将表面尘埃除去,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两小时,这样茶壶的土壤味及火气都会去掉。2.降火:将豆腐放进茶壶内,放一倍水煮1小时。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将茶壶残余的物质分解。

    05/23
  • 大型原创锡剧《紫砂梦》赴京演出

    发源于苏南农村的锡剧,是江苏省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于2008年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其优美动听的声腔、纯朴细腻的表演,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水乡韵味,是吴文化的具体体现,被誉为“太湖一枝梅”。6月10日,由江苏省锡剧团创作的大型原创剧目《紫砂梦》将在中国评剧大剧院上演。由江苏省文化厅重点打投入、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倾情演绎的大型原创锡剧《紫砂梦》,创新性的将锡剧艺术和紫砂技艺两种苏南特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以唱念做表的锡剧艺术演绎泥火淬炼的紫砂精华,将制壶场景、儿女情长

    05/23
  • 明清紫砂茶壶珍品在南京展出 为期一周

    明末陈子畦:“青灰小方壶”清初陈鸣远:“朱泥包袱壶”本站南京5月21日电 (顾姝姝)或形似包袱,或坑坑洼洼,或光滑如玉......5月21日,在南京上元书院展出的明清紫砂茶壶吸引了不少市民。据悉,本次展出的10把茶壶是由台湾的一位录音师宋文胜所收藏,这些藏品也是首次公开展出。在本次展出的茶壶中,最古老的是明末紫砂壶艺人陈子畦的“青灰小方壶”,此外还有清初陈鸣远的“朱泥包袱壶”、清中期陈荫千的“粗紫茄高园壶”等。“这10把茶壶都来自宜兴,宜兴紫砂是一颗一颗的矿石,要成形很不易。”宋文胜介绍。从音乐到茶壶收藏

    05/21
  • 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壶传人宝岛献技 星云大师点赞

    本站讯(晚报记者 张月/文)“‘吴韵汉风·精彩江苏’非遗精品展演月在台湾继续,传承人现场展演圆满结束,非遗技艺代代相传。”昨天,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跟惠山泥人传承人周璐、宜兴紫砂传人蒋鹏完成了在台湾的展演回到无锡,赵红育在朋友圈发下这段文字时已是凌晨,宝岛同胞对无锡非遗的热情让她久久难以入眠。无锡双面精微绣台湾出“风头”这次把江苏非遗精品带到台湾展出,省里十分重视。为充分展示江苏优秀的传统文化,赴台之前,省里专门派人来锡到赵红育大师

    05/21
  • 一套紫砂壶 仿若“蓑笠翁”

    昨天,在北京西路江苏工美馆举行的“紫金文韵--杨联伟·李亦文文人紫砂艺术展”上,记者见到了多把别具匠心的紫砂壶。该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展览持续到23日结束。杨联伟先生是广东大埔客家人,从小随家人迁居南京,自幼兼习油画与国画,后潜心研究紫砂陶艺多年。昨天他向记者介绍了一组创意来自《七碗茶歌》(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05/21
  • “寒江独钓”紫砂壶,绝妙!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古诗《江雪》,诗的最后一句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昨天,“紫金文韵--杨联伟·李亦文文人紫砂艺术展”在江苏工美馆正式开展,现场就有一组紫砂茶壶“寒江独钓”,看起来很有意境。展览于本月23日结束,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去免费参观。展厅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都是杨联伟的作品。杨联伟先生是广东大埔客家人,但从小随家人迁居南京,自幼学习油画与国画, 后潜心研究紫砂陶艺多年。这次展览,杨联伟特别展出了一组表现《七碗茶歌》的紫砂作品,看上去别有风

    05/20
  • 竹林七贤“现身”文人紫砂第一展

    今天(5月20日),以文人设计为依托的“文人紫砂”第一展在江苏工美馆开幕,传说中的竹林七贤首次“现身”紫砂之上。造型质朴古拙的竹林七贤紫砂陶刻盘一字排开,手执如意的王戎、喝酒的山涛、啸歌的阮籍、弹琴的嵇康、静思的向秀、恋杯的刘伶、拨阮的阮咸,这些出现在南朝砖刻珍品上的竹林七贤画像经过杨联伟先生的精巧构思被摹刻于紫砂之上,七位高逸放达的人物形象也借由紫砂这一载体更显传神写照。宜兴陶瓷技艺博物馆馆长杨联伟告诉荔枝新闻记者,为了烧制这7个紫砂陶刻盘,他们做了无数次的尝试。此次,把传说南朝顾恺之所作的竹林七贤搬上

    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