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农民“抱团”闯市场偿甜头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市坚持“为农、便农、兴农”宗旨,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已累计组建各类合作组织745家,入社农户达4.8万户,带动农户超过10万户。合作组织的发展,让本地农民的市场经营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初步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

拥有共同商标、联合建立电子平台和直营店、在资金技术方面展开紧密合作,通过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市合作“抱团”闯市场。6月8日,来自宜兴、常州、镇江等地的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杨巷镇联合组建“江苏天合生态种养专业合作联社”。至此,我市已有4家跨省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我市坚持“为农、便农、兴农”宗旨,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已累计组建各类合作组织745家,入社农户达4.8万户,带动农户超过10万户。合作组织的发展,让本地农民的市场经营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初步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这些合作组织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年促进农民增收超6亿元。

然而,在我市周边的兄弟市(县),也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内容与我市的专业合作组织相同或相似。由于这些合作组织各自为战,规模较小,经常造成“大订单吃不了、小订单拼价格”的尴尬局面,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把单体经营的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构建一个抱成一团搏击市场的新平台就能有效化解这一尴尬。据江苏天合生态种养专业合作联社的理事长吴洪林介绍,合作联社现有注册会员1200多户(人),产业涵盖了生猪、山羊、鱼蟹、水禽养殖和葡萄、樱桃番茄等各类蔬果种植等。下阶段,联社将积极整合各成员单位的技术优势,与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因地制宜提升产能和产品档次,并发挥联合优势,创新生产模式,拉长种养产业链;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主动出击,通过开展与超市、农贸市场对接,加强品牌营销,打通产品销售流通环节,大力创名牌、树品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据悉,近年来,我市致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能力,通过引导合作社规范合作方式、紧密联结机制、完善利益链条、实行联合合作,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得到实惠。而组建跨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我市实施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的具体实践与成效。目前,全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达11家,产品覆盖蔬菜、养殖等20多个行业类别,合作地域横跨10省20多个县市,数量为无锡地区之最,列江苏省县级市首位。       

2025双十一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