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席凯先生的收藏阁,你会立刻被他收藏架上造型精美、各具特色的紫砂壶所吸引。这些紫砂壶从民国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一把都有独特的韵味,值得人去细细地品味观赏。
一把假壶让他走上收藏之路
席凯先生搞了多年的收藏,藏品从钱币到瓷器,再到玉,一直在变换,但是席先生对紫砂壶却有着深厚的情结,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收藏紫砂壶。他说:“小 时候,我家邻居有位姓张的老先生,他经常拿着一把很漂亮的紫砂壶喝茶,那个时候我就非常羡慕,常常幻想着长大要是能像他一样用紫砂壶喝茶就好了。”这个想法多年来一直藏在席先生的心里,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席先生开始走上收藏之路,最先投资的就是紫砂壶。可是,年少缺少经验的席先生,第一次就买了一把假壶,还是别人一眼就能认出的假货。席先生说:“1998年,我在北京的一个古玩市场见到了一把外观很漂亮的紫砂壶,拿报纸包着,那时候我就认定它是宝贝, 花了1900元果断地买下了,我走出不到20米,发现一模一样的壶在其他的店铺里都有卖,而且只要两三百元,我顿时觉得被骗了,可是行业规矩,他们不会退货,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好。”
第一次投资就被骗了,席先生懊恼了很久,一气之下,他将那把假壶摔了个稀巴烂。从那之后,席先生便潜心学习,翻阅了不少书籍,经常到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转悠,增长了不叫眼界。偶然的一次机会席先生去了日本,一待就是七年,在日本正规的茶坊里学到了不少烹茶识壶的门道。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现在的席凯先生,每拿到一把紫砂壶都会仔细研究,从而也有了不少研究心得。
两把名壶显紫砂精美
席先生拿出两把上好的紫砂壶,一把是制壶名家陈鸣远的方壶,一把是仿供春壶。陈鸣远的这把壶是细红紫砂质地,包浆莹润,壶面有沉淀的黑色斑点, 造型简洁大方,手工刻制的线条粗细宽窄不一,壶面刻有“一杯香茗,可清吾心”的字样。席先生说:“在紫砂壶里,一方顶十圆,方的壶看上去简单,但是做工相当复杂讲究,大到整个壶身,小到上面的纹路线条,都要对称,而且交接处的缝隙,不能有一丝的损耗。如果烧制时,温度不均匀,则很难烧制出品相好的壶来。”
还有一把仿供春的仿生壶,席先生说:“这把壶虽非原作,但包浆自然浑厚,做工相当精致,上手即知,非名家做不出这东西。”这把壶仿的是古树枝, 壶把和壶盖处各有一只小猴子,活灵活现,树枝的缝隙处还有几只小松鼠,做得惟妙惟肖,让人惊叹。每一处细节都刻得精美别致,线条流畅自然,非常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席先生说:“现在名家的壶越来越少,而且在市场上的价格不断被抬高,顾景舟、时大彬等大师的紫砂壶已经高达上千万元,而仿名家的壶至少在30万元以上。”而紫砂市场的“抬价”并没有打消收藏者的心,相反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爱壶人士,走上了收藏紫砂壶这条道路。
紫砂壶能“裹住香气,散发热气”,久用能吸收茶香,更能散发油润光泽。这也是席凯先生喜爱紫砂的原因。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