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紫砂壶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壶紫砂壶,紫砂陶①之器物,乃工艺美术心手相承之图案也;遇嘉木,施其涅盘之功,非茶人文家能窥其境也。江南宜兴盛产紫砂之矿土,巧述筑壶。曰:紫砂壶。为之序。壶为器皿生活之具也,然材质不同者居多。紫砂壶选为茶具佳品,乃因不施色釉而透气。有世间茶具砂为首之称②。曰:明太祖洪武颁令煮茶改之为泡茶③,得茶事之改革,良工文者贤达,附之考量,大而化小。出吴仕供春壶式④,文意之时壶⑤,陶刻装饰鲜有闻。此皆因茶而宜相依。至清期,社会之思想变革,工艺流程之繁细,壶式附有珐琅、镂空、泥绘、锡包等装饰之案,且有宫廷定制之器用。

紫砂

一识|<b>紫砂</b>壶

紫砂壶,紫砂陶①之器物,乃工艺美术心手相承之图案也;遇嘉木,施其涅盘之功,非茶人文家能窥其境也。江南宜兴盛产紫砂之矿土,巧述筑壶。曰:紫砂壶。

为之序。

壶为器皿生活之具也,然材质不同者居多。紫砂壶选为茶具佳品,乃因不施色釉而透气。有世间茶具砂为首之称②。

曰:明太祖洪武颁令煮茶改之为泡茶③,得茶事之改革,良工文者贤达,附之考量,大而化小。出吴仕供春壶式④,文意之时壶⑤,陶刻装饰鲜有闻。此皆因茶而宜相依。至清期,社会之思想变革,工艺流程之繁细,壶式附有珐琅、镂空、泥绘、锡包等装饰之案,且有宫廷定制之器用。此期壶式多创作,工艺之精湛。更有大亨者、鸣远曼生公开概念文人壶之先⑥,皆成后人雅玩之效仿。民国时期,紫砂壶艺承前启后,涌现上袁、西望等紫砂壶制作聚集区,发售至南洋、沪粤等地,熠熠生辉。新中国建设时期,垦建紫砂工厂,开班授课,施技于徒,分工种之细,七辅导功不可没⑦。改革开放后,香港、台湾同胞恋大陆之乡情,寄情紫砂壶一丸土⑧递乡愁,大爱之。

今有,行业组织者放眼国际之舞台,紫砂起源地之标识⑨,非遗之技艺⑩,紫砂之国家标准皆获殊荣⑪。随国之发达,薪火不断的陶人传承匠人之精神,为华夏之文化复兴助力也。

家稳读壶、学壶、作文以记之。

①紫砂陶,中华陶瓷之一脉,特指宜兴紫砂

陶。紫砂脱胎于陶瓷,是一种炻器,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紫砂成品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并于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于瓷器的砂质效果。(《宜兴紫砂陶》宋伯胤著)

②世间茶具砂为首,1597年许次纾《茶疏》中记载。

③明太祖洪武颁令煮茶改之为泡茶,1391年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散茶。

④吴仕供春壶式,1508年宜兴谢元吴仕设计了供春壶式,并请陶工制作,以促进泡茶法。供春壶式有《吴径提梁壶》《龙蛋壶》《龙带壶》《印方壶》等。(《徐鳌润紫砂陶艺论文集》 徐鳌润著 《阳羡茗壶赋》 吴梅鼎著)

⑤文意之时壶,时大彬

"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遂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阳羡茗壶系》 周高起著 )

⑥大亨者、鸣远曼生公开概念文人壶,邵大亨,制壶大家。他在少年时就享有盛名,是继陈鸣远以后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壶以挥扑见长,尤其在制简练形体,如掇球、仿古等壶,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更突出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他的壶"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鱼化龙壶,伸缩吐注,灵妙天然。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可见当时他的壶艺声誉之高。现有《鱼化龙壶》《龙头一捆竹壶》藏于南京博物馆。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陈鸿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中国清代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其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佛尔雅》提写序跋。

⑦七辅导,顾景舟(1915-1996)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名景洲,出生于紫砂世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培育了周桂珍、李昌鸿、张红华、潘持平等众多中国陶瓷大师。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2009年,顾景舟《十一头提梁壶》 拍得313万;2010年5月,顾景舟制 吴湖帆做书画的《相明石瓢壶》拍得1232万;2010年6月《矮僧帽壶》 拍得313万;2010年8月顾景舟的一对紫砂杯甚至拍到了20万的高价。

王寅春(1897-1977)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胚体圆而薄,下水平稳,出水爽,极为精巧。

裴石民(1892-1976)有"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其做工精细,样式甚多,有"当代陈鸣远"之称。

朱可心(1904-1986),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长,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汪寅仙、倪顺生、李碧芳、潘春芳等。为他的流世佳品《报春壶》、《三友壶》、《彩蝶壶》等至今畅销不衰。

吴云根(1892-1969)作品风格朴实稳重,光润内韵,擅长筋纹器制作。

任淦庭(1889-1968)紫砂陶刻以传统风格为主,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等为主,尤以梅、竹、兰、菊为胜。书有正、草、隶、篆、钟鼎、甲骨文等种书体。在当前艺术拍卖场上,任淦庭的作品也是屡创新高。

蒋蓉(1919-2008)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大师善于将动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体。创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动植物为题材,表现手法以仿生为主。

⑧一丸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清 汪文柏)

⑨紫砂起源地之标识,"宜兴紫砂"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得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正式确认。(2007年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⑩非遗之技艺,2006年5月20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⑪紫砂之国家标准,2009年6月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紫砂陶器国家标准》正式开始实施。

一识|<b>紫砂</b>壶

一识|<b>紫砂</b>壶

一识|<b>紫砂</b>壶

一识|<b>紫砂</b>壶

一识|<b>紫砂</b>壶

一识|<b>紫砂</b>壶

一识|<b>紫砂</b>壶

一识|<b>紫砂</b>壶

【 作者 小简】

一识|<b>紫砂</b>壶

陈家稳

紫砂文化学者,文化符号壶创始人,宜兴紫砂品牌项目策划人,沉心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地域文化符号壶的创作,几年来先后编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专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范家紫砂陶》《民国紫砂史话》等。特别是近几年来结合田野考察调研,创作出《丹凤朝阳》《在希望的田野上》《锦上添花》《海乐》《徽风皖韵》《晋善晋美》《青青岛》等各地的文化符号壶,受到当地媒体的广泛报道。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元素",推崇"文化创意、符号优化、载体亲和"的创意理念和"相宜相依的亲和力"载体意味。

2007年9月,编辑出版《国礼紫砂》

2008年6月,参与并组织青岛奥帆赛国礼紫砂《扬帆壶》新闻发布会

2009年9月,编辑出版《盛世中华紫砂颂--范伟群卷》

2010年4月,编辑出版《范家壶 范伟群作品集》

2010年7月,宜兴市首届十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范家壶庄品牌连锁经营模式》

2011年6月,创作文化符号壶《丹凤朝阳》,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政府收藏

2012年6月,合著《民国紫砂史话》出版

2012年11月,创办中华紫砂史研究所网

2012年12月,创作文化符号壶《百寿祥龙》,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2013年4月,创作《锦上添花》《海乐》文化符号壶,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收藏

2013年11月,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文化符号壶,小岗村收藏

2014年7月,创作《青青岛》文化符号壶,2014中国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收藏

2014年11月,创作《晋善晋美》文化符号壶,江苏省首届陶瓷艺术大展 优秀奖

2015年2月,创作《圆融》文化符号壶,作为国礼伊朗大使哈吉收藏

2015年6月,创作《飘飘然》文化符号壶,作为国礼土耳其驻华大使收藏

2015年11月,成立《寻宗问壶》姓氏文化符号壶研究课题

2016年5月,于陈少峰教授合作《花开四季》符号壶予乌兰图雅《花开四季》演唱会全国巡演

2016年8月,创作《若锦壶》参加一带一路中韩文化艺术交流,韩国驻华文化院收藏

2017年4月,与苍山牧云合作创制《大雅小轩赋》壶式。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