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之下,坚守岗位的人们挥汗如雨,而单位、家人、朋友给他们送去的毛巾、饮料、绿豆汤则成了他们防暑的“良药”。这些家常小物件虽然平凡、随处可见,但它们却恰到好处地传递着他人的关怀,为这些汗如雨下的劳动者们搭起了一个心灵的“遮阳棚”。
建筑工人: “高温关怀”享清凉
“不能急,时间到了才好吃!”在东氿大厦建设工地食堂,厨师不时地抬头看看正在蒸着的绿豆。端出绿豆,一股香气顿时扑面而来。把蒸熟的绿豆轻轻放入干净的桶内,加入白糖,再倒入冰冻的矿泉水,轻轻搅拌,清凉解暑的绿豆汤就“出炉”了。下午1点多,这些绿豆汤被陆续送到工地施工人员的手中。
建筑工张泽君同往常一样,端起绿豆汤,一饮而尽。“真是爽啊,味道很好!”眼下正值盛夏,在大厦负责装潢工程的张泽君却很惬意——作业期间,他和工友们不仅能喝上防暑绿豆汤,还可以随时到工地淋浴室里痛快地洗个澡;晚上,还能到装了空调的娱乐室里下象棋、打扑克。这都是工程业主近期针对炎热天气推出的“高温关怀”服务。
这项“高温关怀”服务涉及建筑工人的衣食住行,并设置了一系列“硬杠杠”: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减少室外作业、高空作业,气温达37℃以上时禁止室外作业;施工现场须配备足够的饮用水,为工人准备一定的绿豆汤、冰水等,并向工人发放清凉油、风油精等预防中暑的药品;公司还根据员工岗位的实际需要,在宿舍配备空调、冷风机、电风扇等。炊事人员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炊具器皿要经常消毒,保持洁净……
“工人身体健康才是工程推进的最大保障。目前,工程无一例因高温引起中暑的现象。”工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环卫工人: “全副武装”忙清运
7月6日上午10点,一辆垃圾清运车准时开进环科园垃圾中转站,满头大汗的清运工人马盘顺从驾驶室下来,摘下草帽擦擦汗,立即帮助站内员工倾倒垃圾。
夏天是环卫工人最辛苦的季节,全市日产垃圾最多的时候由平时的700余吨增至850吨左右。为防止垃圾腐败异味扰民,环卫工人清扫清运趟数一加再加。每天清晨4点,马盘顺就从中转站出发了。他和搭档们负责东山片区约400只垃圾箱的清运工作,每天从片区到垃圾站往返三趟。进入7月份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尤其到了中午,闻着垃圾散发的气味,把一个个重逾百斤的垃圾箱搬上车,那滋味真不好受。为防止晒伤和被蚊虫叮咬,马盘顺特意“武装”了自己:头上戴草帽,身穿长袖衫,再套上套袖,兜里随时揣着人丹、花露水等。
中午11时左右,垃圾中转站集中了约三四辆垃圾车,虽然站内环境相对比较整洁,但生活垃圾散发出的阵阵恶臭,还是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在这里,每天有120吨垃圾需要压缩处理,然后转运出去,以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在呼呼转动的大风扇下,头戴工作帽的清扫工马福顺也“全副武装”在站内认真清扫。他说,他们每天都要在40多摄氏度的压缩间内清扫约6个小时,多亏作业区间设置了空调和风扇,可以忙里“偷凉”一下。
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全市共有千余名和马盘顺一样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的环卫职工,给市民提供舒适优美清洁的环境。自进入35℃高温天气以后,该部门向一线环卫工人送上了草帽、人丹、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物品,高温时段也进行轮班工作,以降低劳动强度,保障员工健康。
筑路工人: 带着防暑药品施工
下午两点左右,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行人隔着鞋底,仍能感觉到地面传来的灼热。然而,7月5日记者来到市交建集团宜漕路改造工程现场时,才发现这里的温度更高。
在宜漕路庆源大道至红塍桥段道路西半幅路面上,两辆大型摊铺机正在紧张地进行水稳摊铺,满载着工料的运输车同摊铺机徐徐开过,三台压路机反复碾压后,便留下一层平整严实的水稳层,几名被晒得黑红的工人正在路面上埋头忙活。现场温度计显示温度已近45摄氏度,坐在压路机驾驶室工作的黄强前胸后背早已湿透。“压路机发动机很热,即使开了空调,驾驶室里的气温也近40摄氏度,不过单位防暑降温措施做得不错,入夏以来,大伙儿身体都没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随身带着防暑药品呢,没事。”工人们纷纷从兜里拿出他们的“秘密武器”:集团发放的人丹和风油精等。工人蒋林彬还拍了拍挂在自己腰上的大茶水杯说,集团还经常送来矿泉水、绿豆汤等给大家降温。“在这种高温下作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他表示,过几天工程要进行沥青摊铺,他们还要在160℃的沥青路面上站着,那才叫热呢。
“工程10月就要竣工,工期紧,所以从早上6点30分至晚上6点30分,工地采取工人小换班、歇人不歇机的形式推进建设,尽量增加工人工间休息次数。”项目现场一名负责人介绍说,针对高温,他们派专人巡查并宣传防暑常识,集团食堂还合理安排饮食,注重卫生,并提供清淡饮食。工人的宿舍基本安装了空调,各施工点临时防暑工棚也正在紧张搭设中。目前,工程的12座桥梁的改造工程已有5座基本完工,西侧单幅路面水稳建设完成约3成。
公交司机: 降温妙招抗高温
57岁的周健清是市公交公司17路公交车的司机。开了6年公交车,老周早就习惯了早出晚归的生活,但每到酷夏来临,他的心里还是有些发憷,“我开的公交车没有空调,大热天太阳一晒,车内温度就会达到四五十摄氏度,座椅烫得几乎不能坐。”
周师傅的班线跑一趟大约需要1个小时,每天要跑10趟。由于每年夏天都要经受高温的炙烤,周师傅已经研究出了一套避暑降温的妙招——随身要带水杯,及时补充水分;毛巾要放在抬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免汗水迷糊了双眼;右腿要当心,不要随便靠在引擎罩壳上,以免皮肤被烫伤;在车里备上清凉油、人丹,给乘客急用……与其他戴着墨镜、穿着长袖的小年轻相比,没有特殊装备的周师傅显得更“淡定”些。“单位里提供大麦茶、绿豆汤、西瓜、萝卜干,我们抽空还能到休息室吹空调休息休息。年纪大了也不‘要好’了,黑点就黑点吧!”周师傅的话引得身边的人一阵大笑,他还告诉我们,到年底,公交车就全部要换成空调车了,“熬过这两个月就‘解放’咯!”
记者从市公交公司了解到,目前,我市还有61辆非空调公交车,占全市公交车总数的16%。为了保证所有的公交车辆和公交司机安全营运,该公司为司机准备了防暑降温用品,并每天三次对公交场站浇水降温。在酷暑到来前,他们还对所有车辆进行了检修,清洗了窗帘和出风口。同样,市客运总公司也为驾驶员配备了空调休息室,每天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为驾驶员和乘客免费供应绿豆汤降温。
撰稿:赵 辉 凌 珏 李 震 张云芳 毛 瑾 编辑整理: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