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春壶_供春紫砂壶图片文字解说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供春壶最初称作“树廮壶”,为纪念供春后改名为“供春壶”,又称“龚春壶”。正德嘉靖年间人,生卒不详,历史上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紫砂艺人。

供春壶最初称作“树廮壶”,为纪念供春后改名为“供春壶”,又称“龚春壶”。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一位江苏宜兴制壶名人供春所作的壶,他历史上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紫砂艺人。

供春

供春像

清代学者吴梅鼎在《阳羡茗壶系》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叫供春,传说他姓龚,名春。供春是一个书童,明正德年间陪伴主人吴颐山到金沙寺读书,并学着寺中老和尚的样子做茶壶。

他私下取了一点老僧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土做坯,仿照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形状创作了树瘿壶,开创了紫砂壶的新领域,树瘿壶也成为紫砂壶中一个知名品种,又称为供春壶,“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之功。信陶壶之鼻,亦天下之良工”。

供春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裴石民配盖供春紫砂壶

然而,学术界至今都对“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供春其人”、“有没有供春壶”、“供春壶是否是供春本人所做”等一系列问题持怀疑态度。

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如此纠结,他们认为:供春是否真有其人、真有其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它的影响下,历代制壶大师纷纷慕其名效仿,从客观上将紫砂的制作技艺推向了高峰。

黄玉麟紫砂壶

▲故宫博物院藏 黄玉麟供春紫砂壶图片

在明朝晚期供春壶已不可寻,《阳羡茗壶系》载:“予于吴周聊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顾景舟等紫砂大家认为现存没有供春壶的真品。

随着实践、理论水平的提高,紫砂界对供春壶的认识,也完成了一个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

徐秀棠在《中国紫砂》一书中,主要通过和供春相近时期紫砂壶的造型特点、制作方法、大小等作比较,系统论述了早期紫砂艺术的特点,也得出结论,即供春壶是后人所制。

徐秀棠还在书中提到,真正的供春壶应具备以下特征:受水半升以上的大壶,颜色栗色暗暗,如古金铁,线条简洁明快,质地粗,较缸胎为细,因为附陶瓮烧成,外表不免沾有飞釉。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供春紫砂壶图片

供春壶主要是参考明朝的《阳羡茗壶系》,此书是最早的紫砂艺术专著,而且作者周高起著书年代,离供春所处年代也不遥远,是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于供春制壶方法,《阳羡茗壶系》载:“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以辩真伪。”

汪寅仙紫砂壶

▲汪寅仙螭龙供春紫砂壶图片

说明当时制作工艺很简陋,仅用茶匙挖空胎身,并用手指按平坯面。这两点应是辨别供春壶真伪的最直观的手段。

其中“茶匙穴中”,应留下明显的痕迹。“指掠内外”,也应留下供春的指纹。可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供春壶和黄玉麟制供春壶比较分辨,看是否是一人所制。


 --- 淘壶人馆藏精品供春壶 --- 

沈建宏紫砂壶

沈建宏制 树瘿供春壶

此件树瘿供春壶为作者原创设计,选用黄龙山本山绿泥全手工精制而成,肌理采用泥绘堆泥手法,做沧桑变层,古朴之气更加浓郁。扁球壶体,壶腹下沉,壶口稍敛,以瓜蒂为盖,瓜柄为钮,盖面以异色泥料点缀一只瓢虫。

一弯流、耳形把暗接,似从壶体自然长出,执把末端分叉为两枝,与壶腹相接,两侧各延伸出梅枝,梅花娇嫩,简繁得宜。瓢虫、梅花布局合理,极富生机与活力,与朴拙沧桑的壶表形成强烈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整器在传统供春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改良,加入更多细节,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值得品赏。


朱颖樱紫砂壶

朱颖樱制 螭龙供春壶

壶身是朱颖樱老师以国大师汪寅仙之螭龙供春为原型,在其基础上进行摹古与改良,加入了作者自身的构思和调整,全手工制作而成。身筒改为圆润微扁式,壶表仿老树肌理,古老沧桑,拙朴质感强烈,老味浓厚。

身筒以中薄胎工艺制作为240CC实用容量,流把比例协调,壶盖以银杏叶片覆盖装饰,螭龙钮伫立其上,风格质朴。造型传统经典,壶风朴拙古雅,力荐给喜欢供春的藏家!


邵斌紫砂壶

邵斌制 彩蝶供春壶

以原矿青段泥作胎,全手精工绞泥佳作,壶身丰腴饱满,色泽浑朴,以绞泥技法绞出彩蝶图案。壶嘴、壶把化为遒劲枝干,老味十足,颇有枯木逢春之意味。

整体肌理刻画细腻到位,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动静结合,给人以视觉、精神上的双重享受。


朱子阳紫砂壶

朱子阳制 供春壶

此壶为作者选用原矿紫泥,全手工精制而成,泥色温润怡人。壶身圆润饱满,一弯流挺拔胥出,耳把宛如树梢,末端岔为两枝,于壶面攀出花朵。壶钮以金蟾为钮,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壶身肌理刻画,尽显苍劲斑驳。整壶造型古朴,老味浓厚,精工细作,气韵生动,值得入手品赏。


陈瀚柽紫砂壶

陈瀚柽制 国良式供春壶

此件国良式供春壶,精选原矿老段泥全手工制成,泥色黄褐,呈以沧桑之感,器型摹古国大师陈国良所制新供春,壶表枯皱,凹凸满布,纹理纵横,作者对肌理的塑造愈发老辣,尽显浑厚古朴之韵。

瓜蒂形壶盖嵌入壶口,其上瓜柄作钮,以树枝造型构筑壶之流、把,把与身筒接连处贴塑树枝攀附于壶上,苍古嶙峋之姿尤显古味,盖面贴塑一只栩栩如生的瓢虫,静中寓动的巧思,令整器焕发生机。此壶韵味古雅,做工精到,将供春壶之形神韵展露无遗,藏用俱佳之器也。


熊燕飞紫砂壶

熊燕飞制 薄胎大供春壶

此为经典器型供春壶,运用薄胎工艺,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壶取老树瘿为形,纹理缭绕,将树形的腐朽、壶体的冰裂,表面“虫蚀木”的效果精美的展现了出来,宛曲悠长。一弯流、壶把如自然生的树枝舒展自若,配以瓜蒂形钮,使各部位搭配的恰到好处;原矿段泥作胎,泥色呈土黄色,朴质古拙,古味浓厚。 

以老树瘿入壶,通身陶刻树皮纹路,将斑驳的肌理精美的表现了出来,宛然天成,近于自然感,无论从形体结构,还是各部位的搭配都是借助于自然形象触发的“顿悟”,而流畅的线条,圆转有力的枝杆,更给人一种饱经沧桑又自得其乐的欢愉。至此,器与道,视觉与精神都融于此壶,这是一款集审美、艺术、实用、工艺于一体的作品。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