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桥壶的由来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上新桥壶的由来源于紫砂大师顾景舟的匠心创作。上世纪六十年代,顾景舟考察宋代紫砂窑遗迹后创制此壶,1970 年又以紫砂泥重作使其成经典。其设计暗藏巧思,桥形钮、环状柄等元素诠释“上新桥”深意。

上新桥壶的诞生,离不开紫砂大师顾景舟深厚的艺术积淀与时代感悟。上世纪六十年代,顾景舟遍访博物馆,潜心考察宋代紫砂窑遗迹,在对传统紫砂工艺深刻体悟的基础上,为适应大生产的需求,着手打样创制,上新桥壶由此初现雏形。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上新桥壶

顾景舟最初以红棕泥制作,到了 1970 年,又用紫砂泥重新制作,使这一作品日臻完善,最终成为紫砂史上的一代经典,而他也因此堪称“上新桥壶”之鼻祖。

从名称来看,“上新桥”三字寓意深远,鲜明地代表着新社会、新生活与新变革,这是顾景舟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捕捉与积极回应,让作品承载了独特的历史象征意义。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上新桥壶

再观其造型设计,每一处细节都暗藏“上新桥”的巧思,呼应着这一名称的由来。壶身呈扁圆形,折肩圈足,线条圆润通融,壶身与壶盖的一圈圈圈纹,恰似湖水荡漾起的涟漪,为整个壶增添了灵动的水乡气息。

壶把设计成环状,其上稍加改动塑出一平背,既方便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远远望去,宛如一叶在水中前进的船只,驶向远方的桥梁。壶嘴的形状则与水纹巧妙配合,浑然一体。

吕尧臣紫砂壶

吕尧臣上新桥壶

而最能体现“桥”之意象的,当属壶钮与壶把上的设计。壶钮为桥型,像一座新桥矗立在一层层水纹之上,让人不禁联想到江南常见的小石板桥。顾景舟在一把茶壶上巧妙地“建造”了两座江南特色桥梁,除了壶盖上这座桥形钮的“桥”,壶把环状最顶部的平背,如同虚空拱桥上部平坦的桥面,形成了另一座形态不同的“桥”。

周桂珍紫砂壶

周桂珍上新桥壶

沿着手把连接壶体的上接触点圈出的壶肩线,以及其上饱满的圆肩面,仿佛是虚拟的阶梯,让人能从把手的“桥面”安然登上壶盖上的“桥顶”。壶盖平面中央微微凸起的线面,自然过渡到顶端的桥形钮,层层而上,步步登桥,生动诠释了“上新桥”中“上”的意境,也让“上新桥”的名称更具画面感与深意。

范建华紫砂壶

淘壶人藏 范建华制 上新桥壶

徐聪紫砂壶

淘壶人藏 徐聪制 上新桥壶

顾景舟将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对时代变革的感悟融入壶中,以经过提炼、简化的形态,写意地展现出水乡的神韵与意趣。他借助桥、水纹、小舟等元素,让壶达到了“境象难明,形意不分”的境界,既有着对传统艺术境界的深刻领悟,又饱含文人情怀,上新桥壶也因此成为承载着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经典之作。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