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器收藏领域,紫砂壶是当之无愧的“陶中明珠”,既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厚重底蕴,又在拍卖市场上书写着价值传奇。曾有29把紫砂壶拍出2亿元的总成交价,而其中顾景舟于2015年北京东正秋拍上的一套“松鼠葡萄咖啡具”,更是以8960万元的天价登顶,成为目前全球最贵的紫砂壶。
	 
 
顾景舟制 十头松鼠葡萄咖啡具
北京东正2015年秋拍
成交价:RMB 89,600,000
在紫砂壶拍卖前十的榜单中,顾景舟的作品独占八席,每一件均以千万元级价格成交。这位近代壶艺大师,为何能超越明清紫砂名家,被誉为“壶艺泰斗”,其作品又为何能在拍卖场上持续领跑?
	
一、技艺深耕:从仿古到创新的进阶之路
顾景舟的紫砂生涯,遵循着“仿古筑基—创新立风—变革升华”的清晰脉络,每一步都沉淀着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早年因家道中落,出身制陶世家的他,早早将精力投入紫砂工艺,尤其专注于“洋桶壶”的制作。此壶型对成型技艺要求极高,不仅需精准把控壶身比例,更需注入内心的沉静与专注。顾景舟通过反复打磨洋桶壶,练就了扎实的硬功夫,其作品触感如凝脂般温润,线条间透着大气沉稳的气韵。
	 
 
顾景舟制 掇球壶
上海朵云轩2019年秋拍
成交价:RMB 11,500,000
他早年仿制前贤邵大亨的壶艺,更是达到了“神似”的境界。1936年仿制的掇球壶,壶身弧度拿捏精妙,表面光洁如釉,即便与邵大亨的传世之作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件作品在 2019年上海朵云轩拍卖会上,最终以1150万元成交,印证了其早年技艺的非凡水准。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唐云石瓢壶
江苏和信2015年秋拍
成交价:RMB 42,560,000
中年时期的顾景舟,开始突破传统束缚,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1943年,他与上海铁画轩的戴相明结缘,这段友谊成为其艺术创新的重要契机。1948年,他精心打造了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外,其余四把分别赠予寒江汀、唐云、吴湖帆与戴相明。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壶
北京匡时2015年秋拍
成交价:RMB 27,025,000
其中赠予戴相明的“相明石瓢壶”,堪称跨界合作的典范:壶身一面以浅刻技法呈现风动疏竹的雅致意境,另一面题刻诗文。这件作品不仅是制壶技艺的展现,更融合了书画艺术与文人情谊,成为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
	
二、文化赋能:让紫砂壶成为“多元艺术载体”
顾景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跳出了“工匠制壶”的局限,将书法、绘画、雕塑乃至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紫砂壶创作,让每一把壶都成为“有文化的载体”。
	 
 
顾景舟制 十一头提璧组壶
江苏和信2016年秋拍
成交价:RMB 45,000,000
1955年,顾景舟与高庄教授相遇,两位艺术家的思想碰撞,催生了经典的“提璧茶具”。这款茶具以古代玉璧为设计灵感,壶盖呈圆形玉璧状,把手采用雅致的提梁式,整体轮廓端庄周正,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顾景舟以精湛工艺,将紫砂温润如玉、细腻如珠的特质发挥到极致,让茶具既保留实用功能,又兼具玉器的典雅气韵。
	 
 
1994年邮政局发行的紫砂邮票
这套“十一头提璧茶具组”在2016年江苏和信秋拍中,以4500万元高价成交;更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四枚紫砂邮票中,“提璧壶”是唯一入选的现代紫砂壶作品,足见其在紫砂文化中的标杆地位。
	
 
顾景舟制 九头咏梅套组
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
成交价:RMB 28,750,000
他晚年创作的“九头咏梅茶具”,则将雕塑技艺与紫砂工艺完美融合。壶身以立体雕刻呈现朵朵梅花,花瓣块面饱满,纹路清晰可辨,既展现了梅花傲骨不屈的精神内涵,又避免了传统紫砂装饰的纤巧繁琐,恰如其分地印证了“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的艺术评价。
	 
 
顾景舟制、亚明书画 矮井栏壶
北京东正2017年春拍
成交价:RMB 17,825,000
而“亚明书画矮井栏壶”更是文人气息的极致体现。壶型别致古朴,壶身融入画家亚明的书画作品,笔墨与紫砂的肌理相互映衬,让一把实用茶具蜕变为兼具观赏性与文化性的艺术品。
	
三、情感注入:让作品成为“有温度的故事载体”
顾景舟的紫砂壶之所以珍贵,还在于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的人生感悟与真挚情感,而非冰冷的工艺产物。
	 
 
顾景舟制 鹧鸪提梁壶
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
成交价:RMB 17,825,000
201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他设计的“鹧鸪提梁壶”以1782.5万元成交。这款壶的背后,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顾景舟近50岁时与徐义宝结婚,相伴20余年后,妻子被诊断出鼻咽癌。为陪伴妻子求医,他特意请假赴上海,那段日子里,他常手握拐棍在医院外焦急等待,深夜常从担忧中惊醒,甚至因恐惧失去老伴而落泪。
这份深沉的夫妻情谊,被他融入“鹧鸪提梁壶”的创作中,壶底刻款,既是对自己七十年艺术生涯的回望,也是对患难岁月的纪念。每一笔刻痕、每一处线条,都饱含着对妻子的思念,让这把壶成为“有温度的信物”。
	 
 
顾景舟制 双圈壶
北京翰海2018年秋拍
成交价:RMB 9,775,000
晚年的顾景舟,仍在不断突破自我。1992年,在赵小蝶的引荐下,79岁的他与97岁的画家刘海栗合作,创作了“双圈夙慧壶”。这款壶型源自清乾隆时期的传统样式,经顾景舟改良后更显素淡雅致;尤为特别的是,一向极少在壶上描绘花草的顾景舟,此次破例融入刘海栗的艺术元素,两位高龄艺术家的“忘年之交”,让这把壶兼具艺术价值与情感意义。
2018 年北京瀚海秋拍中,顾景舟的一件双圈壶以977.5万元成交。之后在2021年南京十竹斋·江苏聚德联合拍卖会上,另一把双圈壶又拍出920万元高价。
	 
 
顾景舟制 双圈壶
南京十竹斋·江苏聚德2021年春季联拍
成交价:RMB 9,200,000
1996年6月3日,顾景舟因肺气肿引发肾衰竭离世,享年81岁。这位“壶叟”将一生的心血与灵魂注入紫砂,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拍出天价,不仅在于无可挑剔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每一把壶都承载着真实的情感与故事。它们不是冰冷的藏品,而是有生命、有温度的艺术结晶,这正是顾景舟超越历代名家,成为“壶艺泰斗”的核心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