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吐黑是怎么回事?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壶吐黑是壶友常见困扰,多因泥料疏松、烧制欠火等,致壶表气孔大,茶汁铁离子沉淀。不同泥料吐黑明显度不同,段泥更突出,彻底解决靠回炉重烧,需注意干燥防损。

在使用紫砂壶时,“吐黑”是不少壶友会遇到的现象,它并非壶体质量缺陷,而是特定条件下的外观变化。

若制作紫砂壶的段泥质地松散、致密度差,或制壶时明针工艺不到位,亦或烧制时烧结温度不足(欠火),会使壶表气孔稀疏且孔径偏大。泡茶时,茶汁中叶绿素的铁离子会渗入这些气孔,积聚沉淀后形成深浅不一的黑色素,即“吐黑”。

吐黑

紫砂壶吐黑

紫砂壶吐黑表现多样:有的整体均匀分布,让壶身整体变深;有的呈带状、块状分布,像壶表的“印记”;还有的集中在壶口、盖沿、壶底等茶汁易残留处。

探究吐黑原因需结合实际情况。早期紫砂壶,泥料质地多无问题,吐黑多因当时烧制技术有限,窑温低导致烧结不充分,气孔结构不佳;近年紫砂壶,烧制技术进步,提高窑温易实现,吐黑主因转向泥料,若泥料开采炼制不当、致密度差,即便窑温达标也可能吐黑。

尹旭峰紫砂壶

品相完好的段泥壶:尹旭峰制 茂林壶

从理论讲,紫砂壶的双重气孔结构是吐黑潜在基础。其吸附性强,泡茶越久,茶汁物质越易在气孔积累,壶体颜色越深,长期使用都可能有一定吐黑。

但吐黑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壶体原始色调浅则吐黑易察觉,深则隐蔽;茶叶品质影响茶汁铁离子含量,进而改变沉淀速度;正确养壶能减缓吐黑。

王星宇紫砂壶

品相完好的段泥壶:王星宇制 年轮套组

当前宜兴制壶多制烧分离,制壶者将壶坯交给专业窑烧工坊,并提出烧制要求。即便窑工严格操作,也难保证所有壶不局部吐黑。因紫砂壶泥料分布、壶型结构有差异,烧制时受热不均难掌控,局部吐黑难以规避。

不同泥料的壶,吐黑明显程度不同。段泥壶色调浅,吐黑后与底色对比强,现象突出;紫泥、绿泥壶色调深,吐黑易被掩盖。若泥料坚密、明针工艺好、烧结度适宜,壶体气孔均匀致密,通常不会严重吐黑;天然团泥壶高温烧成后,长期泡养颜色均匀沉淀,一般无明显吐黑。

陈瀚柽紫砂壶

品相完好的段泥壶:陈瀚柽制 国良式供春

吐黑的处理方式,行业公认最彻底的是“回炉重新烧结”。高温下,壶表及气孔内的茶垢、铁离子等有机质被烧除,壶体恢复原色,同时气孔结构优化,降低后续吐黑概率。但回炉有风险,烧损率约10%,可能出现开裂、变形,回炉前需确保壶体完全干燥。

也有壶友用“醋泡”方式处理,利用酸性中和污斑,能减轻污点,但无法解决壶表气孔疏松的根本问题,后续使用仍可能吐黑,并非长久之计。

综上,虽回炉烧结有风险损失,但仍是解决吐黑最彻底的方法。壶友了解吐黑成因与处理方式,可避免误判壶的品质,科学养护使用紫砂壶

恽志培一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