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绿泥与段泥的区别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本山绿泥与段泥的区别在哪?其一看颜色:本山绿泥冷调,段泥暖调;其二看质地:本山绿泥细腻,段泥砂质重;其三看吐黑:段泥低温烧久泡易吐黑,本山绿泥不吐黑,快速分清!

在异彩纷呈的紫砂泥料领域,每种泥料都独具韵味,宛如世间百态的生灵,各有千秋。其中,本山绿泥凭借其超凡脱俗的特质,在众多泥料中脱颖而出,成为紫砂爱好者追捧的对象。

本山绿泥

本山绿泥原矿

段泥

段泥原矿

而段泥作为市场上常见的泥料,常被用来与本山绿泥比较,甚至出现混淆情况。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剖析本山绿泥与段泥的区别,帮助大家更好地辨别这两种泥料。

 

一、本山绿泥的独特属性

1.名称的由来

本山绿泥的“本山”二字,有着特定的地理指向——黄龙山。

在紫砂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市场对紫砂泥料需求的日益增长,除了黄龙山,川埠、湖父等非黄龙山地区的紫砂矿料也逐渐进入市场并被广泛应用。

为了清晰界定黄龙山出产泥料的独特地位,人们将黄龙山称为“本山”,黄龙山产出的紫砂泥称作本山泥”,本山绿泥的“本山”便由此而来。

至于“绿”字,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烧成后的颜色,实则不然。在古代,紫砂泥料的命名有着独特的传统,挖矿者并非依据泥料烧成后的色泽来命名,而是以矿料本身的自然颜色为依据。

本山绿泥的矿料呈现出灰绿色或黄绿色,所以即便它烧成后的颜色并非纯粹的绿色,依然被命名为本山绿泥。

朱颖樱紫砂壶

本山绿泥紫砂壶:朱颖樱制 暗香供春壶

杨笛紫砂壶

段泥紫砂壶:杨笛制 瓜悦壶

 

2.产地与产量

本山绿泥源自黄龙山岩层中与紫泥共生的矿层,其矿层厚度极薄,仅有几厘米,通常要么夹在紫泥泥层中间,要么位于其他泥层之间。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不仅使得本山绿泥的开采难度极大,而且产量也十分稀少,这也让本山绿泥在紫砂泥料中显得愈发珍贵。

 

3.泥性与矿物组成

从泥性来看,本山绿泥原矿中石英含量丰富,而黏土成分相对较少。这一特性导致它的烧结温度相对较高,烧成后的胎质比较疏松,在烧制过程中有时还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大大增加了烧成的难度。在矿物组成方面,本山绿泥包含水云母、高岭石、石英以及少量的铁氧化物,这些矿物成分共同决定了它的独特性能。

 

4.烧成后的特点

烧成后的本山绿泥,颜色大多呈现出黄中带青的冷色调,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由于本山绿泥产量稀少,且泥性难以掌控,烧制过程中成品率相对较低,这使得本山绿泥制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也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偶尔会出现以段泥等替代品来冒充本山绿泥的情况。

强旭紫砂壶

本山绿泥紫砂壶:强旭制、许文军刻 高汉瓦壶

恽志培紫砂壶

段泥紫砂壶:恽志培制 梨形壶

 

二、段泥的基本特性

段泥作为紫砂泥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与本山绿泥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色泽上,段泥烧成后多呈现出红棕色的暖色调,与本山绿泥的黄中带青冷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眼便能看出差异。

从泥性角度来说,段泥的泥性相对容易掌控,这使得它在烧制过程中的成品率相对较高,价格也更为亲民,因此在市场上的应用更为广泛。不过,也正是因为其价格相对较低且易于获取,一些不良商家会用段泥来冒充本山绿泥,以此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就需要消费者在选购时格外留意。

徐聪紫砂壶

本山绿泥紫砂壶:徐聪制 上新桥壶

崔逸鹏紫砂壶

段泥紫砂壶:崔逸鹏制 和鸣壶

 

三、本山绿泥与段泥的区别

1.颜色区分

观察颜色是辨别本山绿泥与段泥最直观的方法之一。段泥在烧制完成后,颜色丰富多样,有古铜色、棕黄色、金黄色以及灰暗黄色等多种色调,但无论哪种颜色,都不具备本山绿泥那种独特的黄中带青的冷色调。只要仔细观察,就能从颜色上初步判断出泥料的种类。

 

2.泥料特性区分

除了颜色,泥料本身的特性也能帮助我们区分本山绿泥和段泥。本山绿泥的质地十分细腻,用手触摸时,能感受到温润顺滑的触感,仿佛触摸到了温润的玉石。而段泥中砂质成分含量较高,呈现出“肉少骨多”的特点,这种特性使得段泥在成型加工过程中更加容易操作,也更容易制作出各种造型的紫砂制品。

姚玲英紫砂壶

本山绿泥紫砂壶:姚玲英制 供春壶

王涛紫砂壶

段泥紫砂壶:王涛制 古灯壶

 

3.吐黑现象区分

观察吐黑现象是辨别本山绿泥与段泥的一个重要依据。目前,行业内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本山绿泥无论是在低温烧制还是高温烧制的过程中,其颜色只会发生深浅的变化,并不会出现吐黑现象。

而段泥则不同,在低温烧制时,段泥的颜色可能会与本山绿泥相近,不仔细观察很难区分。但如果段泥的烧制温度过低,在长时间用来泡茶后,就会出现吐黑的现象。所以,如果你手中的“本山绿泥壶”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吐黑情况,那么它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本山绿泥壶,而是用段泥冒充的。

恽志培一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