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石民制 | 五蝠蟠桃壶
裴石民(1892-1976),原名德庆、云庆,宜兴蜀山人。14岁时拜姐夫江祖臣为师,后改名为石民。他年少成名,1913年21岁时到利永陶器公司制陶,技艺成熟,仿创兼优。
抗日战争前夕,裴石民到上海魔术大师的莫悟奇家中制陶,两人共同设计,再由裴石民制作成种种古雅的器物。花盆上仅盖“悟奇治陶”印章。他在上海长住达十年之久,先后为几个古董商店专事仿古,颇负盛名。
1938年,裴石民在蜀山大桥下北厂开设石民陶器店,自做自卖,其间摹仿陈鸣远的作品甚多,精工细作,几可乱真,遂有“第二陈鸣远”之称。裴石民也因此练就了驾驭各种形款紫砂器的能力,除茶壶外,文房雅玩、杯盘炉鼎、花盆、假山、花果小件等均有所创,形态各异,风格多样。
裴石民曾有两次惊人之举,第一次是宜兴名士储南强在苏州冷摊上发现明代正德年间的“供春壶”,壶盖由后人黄玉麟所配,以黄宾虹考证与原盖不符,遂由裴石民重新配盖。建国后,储南强将此壶献给了国家,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第二次是为圣思桃杯配杯托,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这两个配件都与主体协调匹配,反映了高超的捏塑技艺和设计理念。
裴石民做陶,刻意求精,每种式样只做几件就要翻新,晚年作品不多,如石瓢壶、牛盖莲子壶等,多钤“裴石民年七十六制”,并非都是76岁时作,而是晚年创作的标记,盖内小印却是真实时间,可见他至老仍壶艺不辍。他善做花盆,在20世纪20年代就颇负盛名,其紫砂小件也颇有成就,融进不少童心痴情,如蚕、松鼠树桩、蟹等,行家以一个“活”字来概括其艺术功力。
裴石民设计以中小件为主,而且常常是每种式样多则五六件,少则二三件,如水盂,他先后做“金蟾水盂”、“田螺水盂”、“葫芦水盂”、“松段水盂”、“百果水盂”、“金龟水盂”等,不断追求各异形态。用印有篆文小方印“石民”、圆形阴文印“裴石民”、小篆长方印“裴石民年七十六制”、“七十七老人”、“裴石民年花甲庚制”等。
代表作有“串顶秦钟壶”、“梅段壶”、“松段壶”、“供春壶”、“圈顶三足鼎壶”、“五蝠蟠桃壶”、“莲心茶具”、“素身圆裙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