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制 | 提璧茶具
顾景舟(1915-1996),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名锦洲、景洲,早年别称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晚年自号壶叟。宜兴市川埠乡上袁村人。他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坯。
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如“高僧帽壶”,紫泥调砂,壶底款识“生莲居大彬”;仿制陈鸣远的“龙把凤嘴壶”、“竹笋水盂”,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
顾景舟抟砂作壶六十余载,心摹手追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从而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
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先启后,熔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其代表作有“提璧茶具”、“上新桥壶”、“雪华壶”“云肩三脚鼎壶”、“此乐提梁壶”、“如意仿鼓壶”等。
顾景舟创作的“僧帽壶”、“井栏壶”获1974年国家经委质量银质奖,“供春壶”、“牛盖莲子壶”、“鹧鸪提梁壶”获1983年国家质量审定委员会金质奖;“提璧茶具”获1987年全国旅游展评会一等奖。“十三头中型提璧茶具”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并两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出访礼品。
1988年4月,顾景舟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顾景舟不仅壶艺精湛,几十年如一日读书学习,博闻强记,有深厚的学养,且知古鉴今,著书立说,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顾景舟以其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艺,在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海内外地区和国家的工艺美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出色的紫砂技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周桂珍、顾绍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红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蘧华等人,可谓桃李满紫苑。
如需深入顾景舟先生,或参阅徐秀棠、山谷编著的《紫砂泰斗顾景舟》和徐秀棠主编的《景舟壶艺流别录》,两书均于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