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颖壶的由来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紫砂顾问:夏汐 收藏热线:13524125257(微信同号)


曼生乳瓯壶,又名乳鼎壶,是传承数百年的壶式之一。此壶型始于清代乾隆时期,表达了古人对于人体美的向往。
乳瓯壶亦是曼生模仿女子身躯之形所作,一经问世便风靡一时,后世更是奉为经典

陈曼生在紫砂壶的设计中,将乳瓯壶的形制纳入其中。

他融入自己的理念,适度改动,配以切壶切题的铭文镌刻,使乳瓯壶成为赫赫有名的曼生十八式之一,彪炳紫砂史册。

当时,曼生十年寒窗苦读考取功名,踌躇满志赴潥阳上任。其妻妾不在身边,每每长夜独处,都不禁万分思念。某日曼生因公务途经潥阳街头,偶然举目而望,见一少妇依门喂婴。曼生犹口称“妙哉,美哉!”

于是以此为灵感,易稿七七四十九次,方成乳瓯,再铭以妙句:乳泉霏雪,沁我吟颊。乳瓯壶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向人们诠释了紫砂壶的线条艺术。不仅是赏心悦目的视觉飨宴,更传达出气韵生动的内在美之共相。

此壶以相对细密之紫泥作乳鼎之型,壶体纤巧可爱,其底部钤印“阿曼陀室”章款,把下款“彭年”。壶身所刻隶书:台鼎之光,寿如张苍,曼生铭。

此镌刻显示了极为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铭刻字口俐落,刀笔潇洒,极有韵味。壶铭切壶切情,取张苍的典故以喻长寿,足见曼生壶的人文情愫。

《史记·张丞相列传》载,"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苍百余岁而卒。"以张苍喻长寿,不仅切合壶型,又富含人文情怀。

张苍,西汉丞相,封北平侯,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最后活了一百多岁。

顾景舟华颖壶,与陈曼生乳瓯一脉相承,遥想呼应,是两位大师跨越历史时空的艺术对话。

这款便是顾老所创制的华颖壶,此壶有掇球之形,作品把圆、盖圆、壶身圆等多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


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即为招展的花意。细观此壶,胎质细腻,色泽饱满,光润如玉,造型秀致挺立,短流,珠钮,小圆把,可爱灵动,半截盖设计,口盖齐整融合。

整把壶端庄雅致,比例协调,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角,均通过柔性的曲线,呈现出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

而对紫砂壶比较熟悉朋友们再想象一下曼生乳鼎壶的造型,对比着来看。

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壶身紧密呼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这两款壶其实形制非常地相近,只是顾老的华颖壶,在盖的处理上,作更加高挺的表现,弧度更饱满,在壶嘴处也做了细微改动,其实也就是曼生乳鼎的一个改动款。


对比陈曼生乳鼎壶与顾景舟华颖。三百年时光在紫砂的肌理中凝固成永恒的对话:前者带着金石碑刻的苍劲,后者透着现代美学的精准。当我们的目光掠过那些深浅不一的的手工痕迹,仿佛看见中国文人艺术的基因链在紫砂的分子结构中绵延生长,听见古老技艺在与时俱进的脉搏中继续跳动。

 周夏

青年辈潜力陶艺家

师从佘海平、吴东元

擅长传统全手技法

      说起90后的实力派陶手,周夏当属其中之一,自其2007年从事紫砂陶艺制作与设计至今,已有14个年头,身为新一代的他,却对传统器型情有独钟,抱持着坚定的信念,力求将这一指尖上的文化薪火相传。

周夏全手工制《华颖壶》(922474)

容量:240CC泥料:原矿紫泥刻绘/主题:光货

       此件华颖壶,为作者摹古传统经典,采用老紫泥全手工精制而成,造型以“圆”为核心,圆润的珠钮、饱满的壶盖、丰腴的壶身层层叠合于沉稳的圆底之上,半截盖的盖沿与壶口严丝合缝,浑然一体,整体轮廓利落精神,远观恰似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透着几分清雅灵秀。壶嘴为小巧的一弯短流,搭配带垂耳的小圆壶把,线条灵动可爱,尽显温婉气质。

      整把壶以柔和曲线贯穿始终,从壶钮的弧度、壶盖的弧面,到壶身的球形轮廓、壶底的转角线条,每一处都经过精心把控,柔性线条不仅勾勒出均衡适度的球形韵律,更让器物透着温润的质感。虽无繁复装饰,仅以素净形态呈现,却暗藏深厚的制壶功力与娴熟的手工技艺,细节彰显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传承,实谓不可多得的佳品,值得推荐。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