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赵 辉) 昨天,记者从我市富民增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83元,位列全省县(市)第六位;同比增长11.4%,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4:1,低于全省2.39:1的水平。市委副书记周中平出席发布会。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强和民富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各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其中,新街街道谢桥村发展“飞地”经济,对工业地产及房地产进行跨地区投资,获得了较高的租赁收入;杨巷镇金紫村拥有水产养殖面积2300多亩,通过建好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服务,以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进行招标,每亩收入几乎翻倍……去年,全市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达到6.48亿元,村均 300万元;村级用于村民的福利性支出共计达2615万元。
为最大限度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我市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拧成一股绳”、抱团闯市场,提升农民的市场话语权。目前,我市已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129家,覆盖特色种养、农业观光、土地入股、富民合作等20多个项目,合作社家数、社员人数、省级示范社数量均居无锡首位,合作联社数量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去年,全市农民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7.35亿元。其中,丁蜀镇西望村组建全国首家以手工业为基础的紫砂专业合作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
在富民的道路上,我市各地在因地制宜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还独具匠心,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15亿元,完成3324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218个,形成山村风貌、水乡风情、综合集聚等八种美丽乡村建设类型。美丽乡村建设也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去年,全市接待游客15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亿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