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穿越时空品茶香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不仅仅是曾建丁、龙石乔,刘文翔、曾美凤、陈树紫、林铁果(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罗燕妮、周明军、潘宁、罗佑民(国家级工艺师)10位陶艺大师,都将带着亲手制作的精品,亲临首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现场,同时宜兴紫砂研究所还会组织一批产品参展。 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

◎淘壶人记者季芳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器泛春华”,出自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宛陵集》,说的是紫砂壶。

“喜若紫瓯呤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集》,说的还是紫砂壶。

从遥远的北宋,穿越千年的风霜,一把紫壶,如翩翩的君子,千年的知己,不知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心。

风从东方来,紫玉犹生辉。9月28日,来自陶都宜兴的多位陶艺大师,将携带精心烧制的紫砂壶,与君一起品茗赏壶话茶道。

悠悠蠡河水,永远流淌不尽的是一份萦绕在世人心头的紫砂情怀。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曾建丁,1998年开始从事紫砂壶工艺,十几年来刻苦钻研,潜心实践,形成了传统和现实相结合并在其作品中融入了新的创造理念,使其所创作的作品更富有哲理和内涵,壶艺风格严谨大气、庄重典雅又韵味悠然,作品《四方抽角壶》、《玉笠壶》等被北京博物馆长久收藏,在各大奖赛上屡次获奖,深受海内外收藏人士的喜爱。

游丝谁解意,冰心在玉壶。一份来自古典的隽永、清秀,让紫砂壶如同一个魏晋的士子,衣袂飘飘。一件件精巧、别致的小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处处呈现出紫砂世界里曲径通幽处的那份恬静与平和。

副高级工艺美术师 龙石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自幼酷爱紫砂艺术,得到多位名师的指点,创作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纳古博今,所做作品线条流畅,古朴大方,简洁实用,充满神韵,代表作《六方顺缘壶》、《景舟提梁壶》、《万象更新壶》等多次在国内外参展中获奖,深受国内外紫砂壶艺爱好者的青睐。

不仅仅是曾建丁、龙石乔,刘文翔、曾美凤、陈树紫、林铁果(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罗燕妮、周明军、潘宁、罗佑民(国家级工艺师)10位陶艺大师,都将带着亲手制作的精品,亲临首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现场,同时宜兴紫砂研究所还会组织一批产品参展。

“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葆光如隐士。”这是古人对紫砂的褒美之辞。正是因为世人对紫砂壶的喜爱与追捧,紫砂文化早已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多个地方生根发芽。本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上,潮州紫砂大师谢华3件经典展品,将来到现场。

作为潮州手拉壶世家“俊合号”的第五代传人,上世纪80年代初,谢华开始秉承家传,学制手拉坯茶壶。然而,当时的手拉朱泥壶也多被作为冲泡功夫茶之用而非艺术收藏品。其泥料质地也被人诟病,认为潮州手拉壶是“土罐”,只是“实用器”,品位不值一提。谢华并没有就此放弃对家族手艺的传承。1990年起,谢华开始研究宜兴紫砂壶艺,把紫砂壶的一些制作技法和工艺融入手拉壶的制作中,并成功用潮州深山的风化石炼成“潮州朱砂泥”,带动了潮州手拉壶泥料品质的提升。代表作《国之神器壶》、《广济壶》、《腾飞提梁壶》、《藏魂壶》、《贵妃壶》、《钟情亚运》等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收藏。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从明代中期以后,中国逐渐流行用茶壶泡茶,而宜兴紫砂壶因其具有“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文震亨《长物志》)的实用优势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用具;紫砂壶不但具有泡茶烹香的实用价值,还因其用材特殊考究、做工精巧细致、外形不媚不俗、内涵委婉含蓄、成品的唯一性而具有把玩收藏的价值,从那时起,紫砂壶就成为追索求藏的对象。

此次首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上,所有紫砂壶作品均出自大师之手,赏壶选壶的过程也是一次体验作者艺术构思的过程。

来吧,与“陶中君子”来一次不见不散的约定,当窗外的余晖透过玻璃洒落在你的案桌上,一把把浸润着智慧与才思的紫砂壶,必将陪伴你度过一段难忘时光。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