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壶人讯 通讯员 宗婷 张烨 报道 9月23日,国网宜兴市供电公司丁蜀供电所抢修人员张俊杰通过“剩余电流在线监测平台”,使用漏电监测便携采集器对丁蜀洛涧5号公变村东线10个居民接户点进行排查,仅用了10多分钟便解决了困扰该台区用户很长时间的频繁跳闸问题。
以往,这样的检修过程需要通过电力抢修人员多人配合,多次对支线上的所有用户进行逐户试停送电、线路接户线登杆解头等确定故障成因。例如村东支线上共有100多户用户,由于用户内部线路复杂、隐蔽,内部故障时有发生,找到故障点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有些用户为确保自己用电私自退运家用漏电保安器,造成越级跳闸现象发生,影响其他用户正常用电,故而有“前脚走、后脚跳”的说法,这也是长期困扰农村供电所最头痛的低压电网事故。
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就研发“剩余电流在线监测平台”,利用平台功能缩小此类故障的抢修研判故障范围。该平台由支线接收装置,采集器和手机APP主站管理程序组成,对支线上安装接收装置、居民接户点采集器,并通过手机APP程序对用户实时剩余电流数据进行采集,锁定异常接户点上的用户。由于该平台所有装置具有小巧,可移动安装、携带方便和重复使用的特点,抢修工作人员从安装到数据的采集只需2分钟的时间,一旦找到故障户后,只需对支线上某一接户点上的故障户进行隔离后送电,大大缩小了对支线上其他用户的用电影响。
当天,丁蜀供电所抢修人员张俊杰在村东线总线上安装了接收装置,通过手机APP管理程序发现该总线漏电毫安值为611.49毫安,大大超出了总保护器最大漏电毫安值500毫安故而引起了故障跳闸,在巡线确定村东线主线无异常后,张俊杰与另一抢修人员配合,对支线上的14个居民接户点逐一安装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5分钟后就发现4号居民接户线上的漏电毫安值为449.62毫安,远远超出家用漏电保护器的保护范围。他们立即对该接户点上4户居民进行拉闸试送测试,很快便将目标锁定在了村民管志洪家。原来近期由于宜兴地区阴雨天气的频繁,管志洪家墙角里的暗线接头处老化接地线漏电,用户家用保安器年久失灵,造成总保跳闸。在对村民管志洪家的暗线接头进行重新更换后,抢修人员又对官志洪家所有线路进行了彻查,同时再次核对便携漏电监测设备返回的数值为10.32毫安,已经不会影响总漏电保护器的正常运行。
据张俊杰介绍,现在通过运用平台功能,从工作人员抢修研判到快速定位、排除用户故障仅用了10多分钟,比以往找到故障点3个小时快了2个多小时,同时由于精确定位了故障点,无需对100多户居民用户逐户排查,只需对异常接户点上的3、4户居民用户进行排查,大大缩小了因排查线路故障给用户带来的不便,也进一步从源头上根治了“前脚走、后脚跳”的用户频繁跳闸现象。
目前,通过试点推广应用,该公司已完成了对丁蜀地区5个问题台区的用户跳闸故障治理。下一步,该公司将进一步对全市频繁故障台区推广诊断使用,以满足农村居民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农网低压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为全面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