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宜兴演讲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10月27日晚,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艾伦·黑格教授来到江苏省宜兴中学,为近千名师生带去一场以“创造能力、发现能力及其危险性?诺贝尔奖的过去和未来”为题的精彩演讲,与学生们面对面真诚对话,分享他的科研感受和获奖历程。

  10月27日晚,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艾伦·黑格教授来到江苏省宜兴中学,为近千名师生带去一场以“创造能力、发现能力及其危险性?诺贝尔奖的过去和未来”为题的精彩演讲,与学生们面对面真诚对话,分享他的科研感受和获奖历程。
  “诺贝尔奖之路,关键有三个词:创造力、发现力和不畏艰险!” 10月27日晚,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艾伦·黑格教授来到江苏省宜兴中学,为近千名师生带去一场以“创造能力、发现能力及其危险性?诺贝尔奖的过去和未来”为题的精彩演讲,与学生们面对面真诚对话,分享他的科研感受和获奖历程。
  “在科学研究中,创造和发现相关,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科技的突破,通常是由创造和发现共同实现。”演讲之初,艾伦·黑格先生没有忙着谈研究成果,却首先将时间“拉回”到1940年。那时,年幼的艾伦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组玩具士兵和玩具小加农炮。“我意识到,通过改变炮的仰角,就能改变它的射程。我还想到用火柴作‘子弹’!”想到这里的艾伦,兴奋地跑进屋里找出一盒火柴,而他发射的火柴,撞到水泥墙竟产生了火焰。这次有趣的经历开启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之门。“在我的生命中,经历过许多这样的快乐事情,而这一探究过程,我想,就是科学创造的本质所在。”艾伦·黑格表示,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最大的开心,就是能想到一个好点子,然后做一系列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和理论。接着,艾伦·黑格介绍了自己与科研伙伴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白川英树相互学习合作,将塑料型导电聚合物从简单想法变成产品的过程。艾伦·黑格教授在演讲中风趣地谈到,自己原本是一位物理学家,却因“大胆跨界”,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一位化学家。
  演讲最后,同学们踊跃地与艾伦·黑格教授进行了交流。一位同学问:“自己在学习探索中做了无用功怎么办?”艾伦·黑格教授笑着表示,自己会把这些过程看做人生收获和成就的一部分,他说:“我喜欢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使偶尔会沮丧,但我仍会坚持,这源于我的爱好和兴趣。”图为艾伦·黑格教授在演讲。(李震/文 焕新/摄)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