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民营资本搅活社会培训“春水”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最近,位于宜城荆溪中路的市育才学校原址门前,新增了一块招牌--宜兴市育才教育培训城。这个有民营资本参与的培训机构,不仅是培训市场资源顺应市场需求进行整合的结果,也是宜兴市社会培训机构运作模式的创新实践。市教育局职社科负责人说,像这样的社会力量办学,犹如一股清泉,搅活了社会培训的一池“春水”。百花齐放呈现井喷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宜兴,很多老牌的民营社会培训机构,年龄都已有两位数了。而社会培训机构的井喷式发展,还是近十年的事。进入新世纪,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素质提升的理念日益

最近,位于宜城荆溪中路的市育才学校原址门前,新增了一块招牌--宜兴市育才教育培训城。这个有民营资本参与的培训机构,不仅是培训市场资源顺应市场需求进行整合的结果,也是宜兴市社会培训机构运作模式的创新实践。市教育局职社科负责人说,像这样的社会力量办学,犹如一股清泉,搅活了社会培训的一池“春水”。

百花齐放呈现井喷发展

社会力量办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宜兴,很多老牌的民营社会培训机构,年龄都已有两位数了。而社会培训机构的井喷式发展,还是近十年的事。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素质提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走出了以往文化学习的狭窄范畴。在这种市场需求不断膨胀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政府资源已难以满足。社会培训供不应求的局面,吸引了具有敏锐嗅觉的民营资本。为树立各自品牌,社会培训机构大多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经过多年的积累,宜兴市社会培训机构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不但布点广泛,而且门类齐全。据市教育局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社会培训机构200家左右,涵盖补习、托管、乐器、声乐、书画、体育、职业技能等众多门类。从布局上看,也从原来城区一枝独秀变成目前城镇同步发展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培训机构中,八成以上是由民营资本主导。

市场竞争激励自我提升

花开遍地的社会培训机构在适者生存的残酷市场规律下,为了不被淘汰,纷纷主动开启自我提升模式。

宜兴市育才学校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是以高考补习为主要特色的社会培训机构,也是宜兴市社会力量办学的首批试水者之一。2009年,为进一步提升宜兴市高复学校的办学水平,市教育局将市育才学校和电大高考补习班优势整合,重点打造了市育才学校品牌。在最高峰时,市育才学校一年的复读生人数达360余人。但一日红不等于日日红。近年来,由于周边地区复读培训班的兴起,大批复读生资源流失,市育才学校开始遭遇“招生难”。与此同时,2006年底成立的宜兴市昂立外语培训中心,借助于品牌效应和英语学习热的东风,一路顺风顺水,在城区已设立四个办学点,仍需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有场地缺生源,一个有生源缺场地,两家社会培训机构的转型都迫在眉睫。今年,两家机构的掌舵人偶然碰面,滋生出一个新想法--打造一个教育培训综合体。育才教育培训城应运而生。

“培训机构采用集群式管理,可以有效优化各自资源的使用率,也便于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市教育局职社科相关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模式既有利于硬件设施的改善,降低各方运营成本,也便于合作机构之间生源、师资力量的调剂。

规范管理依然任重道远

民营资本是活水,带来了新活力。但飞速发展壮大的社会办学力量,因没有可参照执行的管理模板,对管理部门来说,也是挑战。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宜兴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机构400余家。其中,具有《办学许可证》的社会培训机构26家,有营业执照的经营性社会培训机构194家,其余是遍布大街小巷和居民小区的无证非法社会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存在办学条件简陋、安全隐患严重、教育秩序混乱、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规范社会培训市场,2013年8月,宜兴市启动社会培训机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办学条件、办学行为等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通过排查和梳理,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虽锐减,但办学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这种暂时性的疏导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出台规范社会培训机构的长效措施才是关键。经营性培训机构办学水平的星级评估,就是宜兴市首创的社会培训机构管理模式。经过五年的运作,目前全市已认定五星级机构6家、四星级机构10家、三星级和二星级机构共计32家。同时,宜兴市还注重办好体制内公办培训机构,引导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加强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配置,以低廉的收费、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吸引更多生源,形成良性发展。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