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古不泥古——吴学远

    吴学远,传世哥窑代表性人物,青瓷老艺人吴献文之子。或许吴学远的名字不为人所熟悉,但他的父亲吴献文却是青瓷界老一辈里的知名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吴献文凭借烧制“仿古瓷”好手艺,在青瓷界声名远扬。吴学远从小跟随父亲吴献文学习青瓷烧制技艺,1987年被招入国营瓷厂工作。受父亲熏陶,日用瓷难以满足他对美的艺术追求。每天下了班,他都会尝试去做一些仿古瓷器。“晚上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做,连邻居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对于吴学远来说,那是一段隐蔽的岁月,也是一段艰

    09/30
  • 跨时代的紫砂艺人——王寅春

    王寅春是位多产的壶艺家,技艺风格独树一帜,光素器、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难友人企及。王寅春的一生为紫砂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紫砂事业培养了大批技艺人员,一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为紫砂陶艺的繁荣和发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寅春在13岁的时候,被父亲安排到赵松亭的陶坊学艺。当时赵松亭陶坊云集了紫砂业界很多高手,王寅春常向前辈名艺人求教,不懂就问。在赵松亭、赵乾泰督造下,王寅春制壶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为后来的

    09/30
  • 简单认识紫砂壶壶钮

    紫砂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文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并作为壶的主体。    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

    09/29
  • 紫砂壶壶底部的线是不是属于瑕疵?

    经常有朋友会问到我,这把石瓢壶,可以看看壶底吗?我拍后发过去,朋友产生疑问,壶底怎么会有一圈印子?有没有 没有一圈底印的石瓢壶?如图,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头的石瓢壶,是不是底部都有这么一圈印子。这个印子呢,是做壶的时候,身筒和底片相接合的一个位置,做壶,需要粘合,用的都是脂泥,(脂泥,是泥料晒干后,磨成粉末,喷水,拌均,用来起粘结的作用),而这一圈印子呢,就是身筒和底部在脂泥粘结的地方,脂泥的收缩,和泥条泥片的收缩不同,所以入窑高温烧出来后,就会浮现这一圈印子。

    09/28
  • 简单认识天青泥

    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清光绪八年《宜兴县志》中记载:“土有青黄,用供抟埴。天青泥于诸泥为贵,制茗壶者特用之,黄泥供缸瓮坯之。”天青泥之精贵由此可知。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古籍记载中的天青泥主要产于黄龙山矿区的蠡墅,此处本有开采紫砂宕口,后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水潭,如今也称之为大水潭矿区。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

    09/28
  • 壶盖上气孔的作用

    品茗赏壶,巡茶满盏之时,一把壶的出水如何,常是众目关注的焦点,若是出水如柱,平稳而顺畅,直入杯底静默无声,定会赢得啧啧称赞,让人喜形于色。壶的出水问题,历来一直受到众多名家里手们的重视,也是玩家选壶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测试内容。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好的出水,实际上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壶型、流型、流的位置、流管内壁、嘴的口径、网孔形式、网孔孔径、网孔出水的有效面积等等,但有一细微之处常被忽略,那就是壶盖上的“气孔”。徐元明·《全手云龙》把玩茗壶,有时会

    09/27
  • 好的紫砂壶泥料有什么特征?

    常常会有壶友在微信里发图片问到,我这把壶泥料怎么样,好不好?买壶、玩壶都要看泥料,但是对于泥料的说法众说纷纭,朦胧难辨,多少人为此都一筹莫展。但只要你是一个爱壶的人,迟早都会面对这个问题。说难的确是难,说容易也容易,不管是哪一种泥料,想要优秀就肯定会有明摆着的特征。对于咱们这些爱壶、买壶、玩壶的人来说,要想看出来并不难。这壶首先,要看着舒服,光泽自然、含蓄。紫砂壶的光泽讲究的是“黯然之光”,也就是看起来光泽内敛,由内而外地发出,非常柔和,看起来很舒服。这种亚光,行内人称之

    09/27
  • 顾景舟徒弟名录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七老之一,198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非常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生平指导的学员也是甚多,一起来看下吧:1:1954年十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工场成立,成立之前及1953年在丁蜀上袁村收徐汉棠为徒,这是第一个顾景舟徒弟。

    09/25
  • 如何区分紫泥和底槽清

    紫泥是一个“泛概念”,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透镜状。原矿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成型较易,可制大品。紫泥制壶,烧成颜色偏红,泡养以后愈发深沉。成壶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易养成。张丽萍 矮石瓢底漕清属

    09/25
  • 紫砂壶为什么都会有印章

    中国的民间艺人,大多隐姓埋名,众多精致玩件皆无款识。宜兴紫砂壶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工艺,从打泥条、围身筒,到成型,完整体现了制作者自己的技艺和风格趣味,落名款也适合了崇尚名器名工的市民文化。除却文革特殊年代,制作者都要郑重其事署名、不厌其烦落款。一把壶,至少能在壶底和壶盖两处看到作者的印章。切记一点:印章都可以仿,但是壶的神韵仿不来,不要光看一个印章名字。紫砂壶曾为贡品,但从无官窑,乾隆御制、大清制造一类的官印没能取代个人落款。在合作

    09/24
  • 活灵活现的壶钮

    紫砂壶的钮,亦称“的子”、“摘子”、“摘手”,为揭盖而设,常见有光器、筋囊,还有花器类型的之物钮,非常丰富。能工巧匠在壶钮上所花的心思不少,诸如蝉钮、蛙钮、螭龙钮、鼠钮、鹿钮等,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为整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有壶友戏谈,壶钮这么逼真,真怕它从盖上“跑”了。孔小明·《墨纹金鱼》储亦斌·《荷花壶》承健·《君玉壶》蒋蓉·《春牛》

    09/24
  • 你了解壶盖上的壶孔吗

    品茗赏壶,巡茶满盏之时,一把壶的出水如何,常是众目关注的焦点,若是出水如柱,平稳而顺畅,直入杯底静默无声,定会赢得啧啧称赞,让人喜形于色。壶的出水问题,历来一直受到众多名家里手们的重视,也是玩家选壶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测试内容。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好的出水,实际上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壶型、流型、流的位置、流管内壁、嘴的口径、网孔形式、网孔孔径、网孔出水的有效面积等等,但有一细微之处常被忽略,那就是壶盖上的“气孔”。把玩茗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壶内满水后,倾倒出水时,其水流呈

    09/23
  • 简单了解调砂工艺

    紫砂本身是一种矿石,想必很多壶友都是了解的,紫砂乃是「砂与泥」的混合,其中「泥为肉,砂则为骨。」砂感也是紫砂壶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朋友看壶也喜欢看其砂感。作为制壶者来说,制壶调泥便也开发了许多工艺,其中便有「调砂」与「铺砂」两种。经过这两种工序的紫砂壶,砂感明显丰富,呈现出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别有韵味。在以前,但凡是制壶高手,首先一定是炼泥与调砂的高手,名家调砂各有秘手,以保证绝无仅有。调砂工艺是指在炼生泥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熟或半熟

    09/23
  • 紫砂艺术丨范建军——《小龙旦套壶》

    范建军,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师从国大师鲍志强、母亲曹婉芬。在东方文化中,龙是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以“龙旦”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范建军老师的《小龙旦套壶》由壶身、壶嘴、壶钮三个立体圆锥体组成,壶嘴概作三角圆锥,根部粗,至流口大幅束缩,这是一种有助出水爽利的设计。用原一厂老紫泥做一把龙蛋型的紫砂壶, 椭圆形的壶身,饱满而显得可爱,短小的壶嘴想上扬起,就像一个

    09/22
  • 紫砂艺术丨高湘君——《五头葫芦茶具》

    高湘君,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李碧芳、谢曼伦。在古代,葫芦是仙佛故事中与神仙和英雄相伴的宝器。在民间,葫芦是福禄双全的象征,也是镇宅安家之物。“葫芦壶”为曼生壶壶式的中的一款,以仿生葫芦为题材。《五头葫芦茶具》由一壶、二杯、二杯托组成,趣味自然,命名“葫芦壶”,可谓是名副其实。从整器的外形来看,壶身和壶盖共同勾勒出了葫芦的形状,形象逼真。饱满鼓腹,

    09/22
  • 紫砂壶开裂了怎么办

    紫砂壶使用时间久了,难免会磕磕碰碰,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小细纹,即使不影响使用,看着心里也难受。如果重换一把紫砂壶,泡养把玩这么多年,不舍得放弃。那么,这些紫砂壶裂痕有办法修补吗?金缮修补法,适合以下两种情况:细小的裂纹:不影响使用,但泡茶久放后会渗水。较深的裂纹:热水一泡下,水就开始往外滋。金缮是一种古老的修补技艺,它并不是用金修复的,其实就是漆艺,它是用天然的大漆,取自漆树的原液,纯天然无害。先是将大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