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壶型的世界里,仿古壶与扁腹壶(又称扁仿古)常因形似而被壶友混淆。实则二者虽同源一脉,却在形体比例与设计细节上各有千秋,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韵味。
仿古壶(邵大亨)&扁腹壶(顾景舟)
一、仿古壶的典型特征
仿古壶的设计灵感源自传统战鼓,整体造型透着一股古雅刚劲的气质。其壶体最显著的特点是扁腹鼓起如鼓身,颈部高耸挺拔,形成鲜明的纵向视觉延伸。盖板平滑如镜,与口沿严丝合缝,线条流畅饱满;扁钮造型沉稳有力,若搭配虹钮则更显气势轩昂。
惠祥云制 仿古壶
壶嘴采用二弯流设计,胥出自然流畅,宛如游龙出海,灵动中不失古朴韵味。在把手设计上,仿古壶采用匀称的圆圈把手,巧妙融入垂边细节,使整体线条既端庄又不失灵动。
通观全壶,骨肉比例恰到好处,收放转折一气呵成,尽显流畅舒展之美,宛如充满气的牛皮大鼓,散发着雄浑饱满的十面张力。
恽志培制 仿古壶
二、扁腹壶的独特风貌
扁腹壶以矮胖浑圆的壶身为核心特征,与仿古壶形成鲜明对比。其壶口宽大开阔,肩部弧度饱满圆润,避免了丝毫塌陷之感。流与把的设计前后贯通、浑然一体,展现出自然天成的流畅韵味,令人观之回味无穷。
朱俊杰制 铺砂大口扁腹壶
“扁腹”之名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扁圆”设计,既非生硬的扁平,也非刻板的扁方,而是壶底与盖面均呈现圆弧面的饱满形态。这种恰到好处的饱满度,赋予了扁腹壶沉稳中透着灵动的气质,在视觉上形成横向舒展的张力。
沈昊制 扁腹壶
三、仿古壶和扁腹壶的区别
1.身筒与肩部的比例差异
身形比例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若身筒直径与身筒高度(排除颈高和盖高)的比例大于4:1,一般为扁腹壶;比例小于4:1的则归为仿古壶。
仿古壶身筒形态酷似战鼓,故又称仿鼓,肩部高耸饱满;扁腹壶身筒呈扁鼓状,又称扁鼓,下部收束明显,肩部则相对平直,更显横向开阔。
庄尹杰制 戗金仿古壶
2.颈部与口沿的细节区分
仿古壶保留短颈设计,子口一线相接,颈部与壶身的过渡自然含蓄;扁腹壶则直接省去颈部,采用子母口设计,壶盖与壶身的衔接更为紧凑,凸显整体的浑圆感。这一细节处理使仿古壶更显层次分明,扁腹壶则更强调浑然一体的整体感。
高超制 扁腹壶
3.气韵张力的方向不同
仿古壶追求的是纵向延伸的十面张力,如同蓄势待发的战鼓,充满雄浑刚劲的气势;扁腹壶则侧重横向舒展的四面张力,流线设计更长,展现出沉稳雍容的气度。前者如雄师屹立,后者似满月悬空,在气韵表达上各有侧重,共同演绎着紫砂器型的丰富内涵。
董冉制 景舟仿古壶
透过这些细节差异可见,仿古壶与扁腹壶虽同源却异流,各自以独特的比例与细节,诠释着紫砂艺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