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家
储新强
资深紫砂陶艺家
擅长全手传统经典
专注研究泥料数十载
生于陶都江苏宜兴的储新强,是一位资深职业紫砂陶艺家。三十年来,他专注于紫砂造型设计与制作,尤擅全手传统经典制式,创作出众多形神兼备的佳作,以温润泥质、精妙结构与典雅气韵赢得壶友广泛赞誉。
他坚守“简于型,精于心”的理念,在器型上追求删繁就简,于细节中倾注极致匠心。作品既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大度有致、简练实用的精髓,又融入当代审美思考,在日用功能与艺术价值间达成平衡,以执着追求诠释着紫砂艺术的传承与新生。
作品·赏析
一、井栏壶
井栏壶属曼生十八式之一,由水井围栏之形演变而来,看似线条简单,实则极难把握。储新强此件摹古而作,采家藏一厂早期拼紫泥全手精制,尽显匠心传承。
矮身筒下沿微微外侈,向上以优美弧线渐敛,平底无足的设计让整壶稳落案头,肩颈处的圆弧过渡自然流畅,每一寸线条都匀净利落,平盖完美嵌入壶口,高柱钮中部饰一圈宽带,既添视觉层次,又让揭盖时的捏拿更觉趁手。
壶身以刀代笔通景刻绘墨梅图卷,虬曲梅枝自壶底生出,一段枝干绕盖而过蜿蜒至另侧,横斜疏影间或含苞待放,或灼灼盛开,铁画银钩处尽显梅骨清姿,一旁留白处镌刻《墨梅》名句“为有暗香来”,与壶体梅花相映成趣。
整器泥料优异,抚之质感温润细腻,器型经典,且陶刻苍劲古拙,于紫玉金砂之上,演绎出传统文人书画的金石雅韵。
二、景舟石瓢壶(许伟军陶刻)
此件石瓢壶,摹古紫砂泰斗顾景舟之经典,采家藏老底槽清全手工制作而成,身筒扁圆饱胀,上窄下宽,极富稳重感。
平盖略扁,盖钮似缓坡拱桥卧波,壶底分置三只棋足,筒状直流与壶身暗接,衔接不见痕迹,倒三角把外圆内平,手感极佳。
壶身由陶刻名家许文军精心装饰,正面刻绘一段梅枝旁逸斜出,枝干苍劲有力,梅影点点,刀法灵动间似有暗香浮动,反面镌刻“细嚼梅花雪乳香”,正是复刻顾景舟原件壶铭。
整器比例协调,线型流畅,气度简洁大方,颇有顾壶风范,加之容量适中,实用性强,可谓高性价比之作。
三、小石瓢壶
此件石瓢壶,储新强甄选家藏底槽清老料,全手精工而制,壶身呈金字塔式,宽与窄的分寸拿捏得刚好,形制虽为几何型,却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柔韧。
壶口宽展,使用过程中,无论投茶、洗壶,皆便利自如,压盖扁平出檐,与拱桥钮浑然一体。
暗接流嘴自然融入壶身,直中微翘,出水顺爽,壶把呈倒三角势,与身筒之形巧妙互补,执握时重心稳当。
全器从壶身到附件比例和谐,每一处细节皆见巧思,老料温润的包浆潜质,精工细作的线条韵律,加之简约实用的品茗功能,成就此料好工精的雅器,宜藏宜用。
四、古莲子壶
此件古莲子壶,以家藏老紫泥为胎全手抟制,泥料经数年陈腐,成壶醇厚紫润,观其表可见细密砂粒,经茶水滋养后渐生温润包浆,愈发透出玉石般的内敛光泽。
器身轮廓饱满敦实,看似简素的线条中暗藏张力,静立时自有沉稳大气之象,壶盖盖缘平整,中央微隆,钮座、钮颈、钮珠、气孔依序构筑,拾级而上。
壶流自腹部顺势而出,三弯线条圆润流畅,壶把以圆环造型呼应壶身,流与把左右均衡,从壶身延伸至末端的流线一气呵成,气韵贯通无滞,体现布局协调之妙。
整器骨肉亭匀,既无臃肿之态,亦无纤弱之感,周正之中透着雅量,无论是置于茶席实用,还是作为文玩收藏,皆能于日常中彰显品味,诚为力荐藏友细赏把玩之佳器。
五、容天壶
容天壶由国大师吕尧臣首创,造型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寄托“肚大能容天下事”的处世哲思,将人文意趣与佛家智慧融汇,储新强此件,选用原矿底槽清制作而成。
壶腹扁而圆滚,气韵充沛,肩部收束,上接矮颈,压盖增高成半球状,视觉上稳重大度。
盖面球钮灿若东珠,为此壶点缀一抹昭然之色,壶流短促,出水集束,壶把顺势而起,醇厚又不失灵动。
整器线条利落,一贯到底,气质雍容大度,宛如袒胸凸肚、箕踞而坐的弥勒佛,有君子之风,又有佛家包容豁达之气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