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我们牢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快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共同谱写国土资源管理新篇章,为打造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今天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申“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强调“珍惜每一寸国土”、“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宜兴要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牢牢把握“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这个主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勇担“保护耕地”的硬任务。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没有保护,发展将逐渐失去基础;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失去意义。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手段,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要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耕地“占一补一”,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耕地面积有增长、质量有提高、产能有增加、生态有改善。要严格执法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切实维护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
要实施“节约集约”的大战略。节约集约用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破解用地制约的必由之路。要按照“适度扩增量,重点放流量,集中挖存量”的要求,统筹用地规划空间和计划指标,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转型发展。要挖掘存量用地潜力,特别是低效利用、批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最大限度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约束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促进用地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要构建“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国土资源支撑着各行各业,影响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子孙后代。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为节约集约用地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唤起民众节约资源意识,点燃社会参与热情,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使“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社会倡导、推崇的价值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让我们牢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快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共同谱写国土资源管理新篇章,为打造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土地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申“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强调“珍惜每一寸国土”、“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宜兴要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牢牢把握“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这个主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勇担“保护耕地”的硬任务。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没有保护,发展将逐渐失去基础;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失去意义。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手段,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要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耕地“占一补一”,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耕地面积有增长、质量有提高、产能有增加、生态有改善。要严格执法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切实维护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
要实施“节约集约”的大战略。节约集约用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破解用地制约的必由之路。要按照“适度扩增量,重点放流量,集中挖存量”的要求,统筹用地规划空间和计划指标,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转型发展。要挖掘存量用地潜力,特别是低效利用、批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最大限度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约束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促进用地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要构建“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国土资源支撑着各行各业,影响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子孙后代。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为节约集约用地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唤起民众节约资源意识,点燃社会参与热情,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使“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全社会倡导、推崇的价值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让我们牢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快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共同谱写国土资源管理新篇章,为打造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