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已到拔节孕穗期及时防治多种病虫害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今年我市小麦推广品种是宁麦13、宁麦14和镇麦5号等,均不抗赤霉病。小麦播种方式以免耕为主,田间菌源充足。据日前调查,稻桩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为9.0%,幅度0-18%,平均枝带菌率为1.4%,幅度0-3%,子囊壳镜检成熟指数为37.0。

小麦拔节孕穗期已到,我市农林部门日前提醒,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灰飞虱、蚜虫、白粉病等多种病虫并发的时期,也是开展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因此,各地要及早做好小麦穗期病虫防治的各项准备,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肥药混喷”的防治策略。 


今年我市小麦推广品种是宁麦13、宁麦14和镇麦5号等,均不抗赤霉病。小麦播种方式以免耕为主,田间菌源充足。据日前调查,稻桩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为9.0%,幅度0-18%,平均枝带菌率为1.4%,幅度0-3%,子囊壳镜检成熟指数为37.0。目前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田块间,品种间叶龄差异较大,抽穗扬花期跨度将相对较长。而齐穗扬花期间天气难以预测,赤霉病偏重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其它病虫,调查结果显示,灰飞虱目前为中等发生,麦蚜预计将偏重发生,白粉病预计中等发生。


农技专家提出,针对当前田间病虫发生态势,各地要坚持分类指导,适期开展防治;要用足药量,兑足水量,确保用药质量;要坚持肥药混喷,为提高小麦产量打下扎实的基础。防治时应主攻赤霉病、灰飞虱、蚜虫,兼治白粉病。全市所有麦田均应普治两次。第一次防治时间为小麦抽穗扬花初期(10%-15%麦子扬花时);隔7天左右进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防治,亩用50%苏灵牌多·酮可湿性粉剂70克或25%赤霉清牌多·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加25%吡蚜酮20克加富利素或“万丰”氨基酸叶面肥2包,兑水40-50公斤喷雾。第二次防治,亩用50%苏灵牌多·酮可湿性粉剂70克或25%赤霉清牌多·酮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另外,由于地区间品种间小麦发育进程不一,不平衡性大,要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扬花一块用药一块;要抢晴抓隙,适期防治;要用足药量,兑足水量,确保用药质量及防治效果;要坚持肥药混喷,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