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春紫砂壶-开山鼻祖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供春紫砂壶,由紫砂鼻祖供春开创,仿银杏木瘿制经典壶型,古朴自然、巧藏匠心,尽显花货艺术魅力,是品茗赏玩、传承紫砂文化的佳品。

紫砂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供春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正是他的出现,让紫砂壶从单纯满足使用需求的器皿,蜕变为蕴含匠心与灵性的艺术品,因此被后世尊为紫砂壶的“开山鼻祖”。

供春

供春像

供春,亦作龚春、龚供春,是明代正德年间宜兴人士,其具体生卒年份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他却是史料记载里首位因制作紫砂壶而声名远扬的匠人。

据清代著名文献《阳羡茗壶系》记载,供春曾是明代官员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本是宜兴人,于正德九年考中进士,早年曾在当地的金沙寺潜心苦读,供春便随侍在侧,照料其日常起居。

在陪伴吴颐山读书的日子里,供春偶然发现寺中有一位老僧擅长炼制陶土制作茶壶,所制之壶造型精巧、质感细腻,尽显匠心。这份独特的技艺深深吸引了供春,此后,每当空闲之时,他便悄悄观察老僧制壶的工序与手法,默默钻研其中诀窍,逐渐掌握了制壶的核心技艺。

供春壶

供春款供春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后来,他收集老僧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细腻陶泥,以金沙寺旁大银杏树上的树瘿(即树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瘤状凸起)为灵感来源,精心塑造出一把茶壶,并在壶身刻画上与树瘿纹理相契合的花纹。

茶壶烧制完成后,通体呈现出古朴雅致的质感,模样十分惹人喜爱。供春难掩内心的喜悦,捧着这把亲手制作的茶壶,恭敬地向老僧请教。老僧见此壶,眼前一亮,连连赞叹:“好壶,好壶!后生可畏啊!”因其制作者之名,后世将这款壶命名为“供春壶”。

供春壶款识

供春壶款识“供春”

这把开创性的供春壶,在当时便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时人称赞其“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寥寥数语,精准勾勒出其温润的色泽与端庄的造型。

清代学者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更是对供春赞誉有加,写下“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之功。信陶壶之鼻,亦天下之良工”的诗句,将供春视为紫砂壶技艺的开创者,肯定其“天下良工”的地位。

黄玉麟紫砂壶

黄玉麟制 供春款段泥供春壶

从造型与艺术风格来看,供春壶始终追求一种“怪奇之美”与“自然之美”。其形态以树瘿为原型,壶身布满凹凸有致的树纹褶皱,指尖触摸时,还能隐约感受到类似树木纹理的螺纹,每一处细节都与自然中的树木纹理巧妙呼应,尽显随性与灵动。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制 供春壶

壶嘴、壶把的设计同样紧扣自然主题,均仿照老树枝弯折的形态制作:一弯壶嘴弧度流畅,蓄势有力;壶把从壶身上部自然伸展,延伸至底部时巧妙分叉成两枝,仿佛枯枝逢春,充满生命的张力。

朱颖樱紫砂壶

淘壶人藏 朱颖樱制 大供春壶

壶钮则或为瓜蒂或为灵芝,姿态憨态可掬,既展现出匠人独有的巧思,又尽显自然之趣,将紫砂壶“花货”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朱子阳紫砂壶

淘壶人藏 朱子阳制 供春壶

供春壶的整体风格看似粗陋拙朴,却暗含“大拙藏巧”的深意。壶体上的纹饰如同蚯蚓在泥土中留下的痕迹,看似随意,实则每一块纹理的排布都经过精心考量,拙中藏巧。

熊燕飞紫砂壶

淘壶人藏 熊燕飞制 薄胎供春壶

自然界中的树木、树根、树瘤、山石本就形态万千,而供春壶恰好契合了人们崇尚自然、亲近自然、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远离都市的喧嚣,向往田园的宁静,寻觅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在品味供春壶的过程中,体验返璞归真的乐趣。

厉振宇紫砂壶

淘壶人藏 厉振宇制 薄胎灵芝供春壶

随着时代的变迁,供春壶的传承从未中断。历代手工艺人在坚守供春壶核心技艺与自然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时代审美,让供春壶的造型愈发丰富多样。

从最初那把开启紫砂壶艺术纪元的树瘿壶,到如今形态各异、风格多元的供春壶作品,供春所开创的紫砂壶艺术,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2025双十一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