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茗入盏,茶香袅袅间,那尊合欢紫砂壶静静卧于茶席中央,壶身弧线流转如流云,两瓣相合似相拥,轻抚间仿佛仍能听见两百年前那阵欢腾的镲声。这便是曼生壶中最富温情的传世之作,一段由贡茶、欢宴与巧思交织而成的佳话。
那年陈曼生初到溧阳为官,便遇上桩关乎地方声誉的大事——护送 “白芽” 贡茶上京。这白芽茶乃是皇室钦点的名贵贡品,需赶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的第一纲送达京城,半点差错不得有。
曼生合欢壶
曼生不敢懈怠,当即召集故友亲朋齐力筹备,从茶青征集、精细挑选到防潮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待一切就绪,他亲自挑选可靠差役,备好快马干粮,命人星夜兼程赶往京城。一路风霜雨雪,总算不负所托,贡茶如期抵京,龙颜大悦的消息传回溧阳时,满城都透着股欢喜劲儿。
为庆贺此番圆满,曼生在府中设宴,邀来幕客好友同聚。席间杯盏交错,笑语盈盈,众人谈及贡茶得赏之事,无不赞叹曼生调度有方。
曼生合欢壶
酒至酣处,曼生一时兴起,取来笔墨纸砚,于案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间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的墨宝,笔锋间满是意气风发。
好友郭通望着这幅字,忽然拍手笑道:“如此喜事,当有信物传世,何不造壶以载此欢?” 曼生闻言喜不自禁,正觉此言甚合心意。
此时席间鼓乐正欢,乐师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哐哐”之声洪亮悦耳,将宴饮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曼生合欢壶
曼生本就是性情中人,见此情景索性走下席位,从乐师手中接过那对大镲,双手用力一合,清脆的镲声破空而出,他脸上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那对大镲造型古朴,边缘凹凸有致,分则静默,合则共鸣,奏响人间最质朴的欢乐。
就在镲声回荡的刹那,曼生心中忽然灵光一闪。他望着手中分分合合的大镲,又看了看席间欢聚的众人,心中豁然开朗:这器物相合发声,正如亲友相聚言欢,不正是人间至乐的写照吗?他当即决定,便以这合镲为样,取“合欢”为名设计新壶。
曼生合欢壶
合欢壶的壶身由两瓣器皿对称相合而成,恰如大镲相扣之姿;扁圆形的壶体线条流畅,短曲流搭配环状柄,扁圆钮配圈足,全器不见一处折角,亦无多余装饰。
从壶盖、曲流、环柄至足部,皆以柔和弧线巧妙组合,远观近赏都透着股浑圆雅致的韵味,造型优美,气韵生动,将曼生追求的简洁、明快、素雅、精炼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曼生合欢壶
这尊合欢紫砂壶由此诞生,它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每逢节庆贺寿、亲友相聚的场合,取出此壶烹茶待客,茶汤甘醇,壶韵温馨,总能为欢聚时光更添几分乐趣。
两百年光阴流转,贡茶的故事或许已在岁月中淡去,但那由镲声启迪的巧思,那凝结着欢喜与温情的合欢壶,却在茶香袅袅中代代相传,成为紫砂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淘壶人藏
张春兴制、沈跃平刻 薄胎合欢壶
范志强制 合欢壶
史一鸣制 合欢壶
何华林制 合欢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