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荷莲呈祥壶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顾景舟荷莲呈祥壶是大师唯一荷莲题材紫砂壶,1994年拍卖创陶艺天价。壶以整莲为身、卷荷为流、莲蓬为盖,钤“武陵逸人”、“景洲”印。顾景舟荷莲呈祥壶融自然意趣与文人风骨,承千年莲文化,是紫砂艺海中藏家必知之珍品。

19941016日,金陵94秋季书画陶艺精品拍卖会的现场气氛焦灼如炽。当一件紫砂荷莲壶进入竞拍环节,数十轮加价声此起彼伏,最终以28万元的高价被香港大藏家收入囊中,一举创下当时陶艺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这件让藏家竞逐的珍品,正是紫砂泰斗顾景舟晚年的经典之作——荷莲呈祥壶。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荷莲呈祥壶

此壶通高182毫米、宽135毫米、深113毫米,方寸之间藏尽巧思。壶底钤“武陵逸人”印,壶身落“景洲”款,两枚印章如文心印鉴,印证着大师的创作印记。

作为顾景舟唯一以荷莲为题材的紫砂壶作品,它并非凭空而生。在紫砂前辈裴石民莲心壶的艺术根基上,顾老以毕生技艺进行再创作,让传统题材在当代紫砂语境中焕发新生。

裴石民紫砂壶

裴石民莲心壶

凝视荷莲呈祥壶,仿佛窥见一池盛夏莲景。壶身取完整莲花之形,圆润饱满如承露之瓣,囊纹细细勾勒出重叠莲瓣的自然肌理,每一道纹路都似雨露浸润后的舒展;壶盖巧塑为饱满莲蓬,粒粒莲子微微凸起,似待秋风轻摇便会滚落。

顾景舟紫砂壶

顾景舟荷莲呈祥壶

壶把以数节鲜藕为形,表皮的细密纹理宛然可触,仿佛能嗅到藕节间的清润气息;最妙是壶流,取一片嫩荷叶卷曲之姿,叶尖微垂,仿佛刚承过晨露,将滴未滴间尽得自然灵韵。整个造型不见雕琢痕迹,莲、藕、叶、蓬浑然一体,田园意趣与匠心巧思在方寸紫砂间和谐共生。

陶艺作品集

《金陵94 秋季书画陶艺精品作品集》

这件珍品的身影清晰著录于《金陵’94 秋季书画陶艺精品作品集》,成为无可争议的传世之作。值得一提的是,顾景舟对荷莲题材的偏爱并非仅此一见,他还曾制作紫砂莲蓬水,只是以荷莲为主题的紫砂壶,仅此一件,更显其收藏价值与艺术分量。

顾景舟紫砂器

顾景舟莲蓬水丞

荷莲呈祥壶的珍贵,不仅在于技艺精湛,更在于它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莲文化基因。在文人墨客心中,荷是清雅风骨的象征。

屈原在《离骚》中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明志,愿以荷为衣、以莲为裳;在《九歌》里更向往“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的生活,将荷视为精神栖居的港湾。

荷花

荷花

孟浩然笔下“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境,道出荷风穿林、清气满盈的澄静;陆游七十八岁时仍梦为“莲花博士”,在《梦行荷花万顷中》写下“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的诗句,愿以月光风露为俸,与莲香为伴,不染俗尘。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坐像

莲的意象更浸润在东方哲思之中。佛经有载,释迦牟尼佛降生时,舌根金光化千叶白莲,每朵莲花藏菩萨法相;佛陀落地行走,步步生莲,七步踏出七朵圣洁莲华。

“莲花化生,花开见佛”的意境,恰如紫砂大师的创作历程:顾景舟在紫砂艺海中浸淫数十载,每一次捏塑、每一道修坯、每一次窑火淬炼,都是技艺与心性的修行。荷莲呈祥壶的诞生,便是他艺境圆满的见证,如莲花开绽,在紫砂史上留下步步生辉的印记。

当我们回望这件跨越数十载的紫砂珍品,看到的不仅是28万元的拍卖数字,更是一位宗师对传统的敬畏、对自然的体悟,以及荷莲文化在方寸紫砂间的永恒绽放。它是壶,是莲,是文人风骨,是佛前清供,更是紫砂艺术长河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莲华。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