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节的象征。它以刚直不阿的身姿、坚毅不拔的品格,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意象,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
松
在紫砂艺术的百花园中,花货“松桩壶”便是以自然中的松桩为原型,经匠人妙手匠心,通过提炼取舍、变形夸张等艺术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品之更见意蕴深长。
清 陈鸣远松桩壶
松桩壶的造型自带古朴苍劲之气,其成型工艺尤为考究,堆花手法的运用堪称一绝。匠人以松桩为主体,将斑驳的树皮、缠绕的枝蔓精心塑造,每一处纹理都凝聚着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树皮的皴裂苍劲有力,仿佛历经风霜洗礼;缠枝的走势舒展自然,似有生命在悄然流动。
冯桂林卷翁松桩壶
壶流与壶把则以松枝巧塑而成,枝干的曲折、树瘿的凸起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就连松针的形态也兼具写实与写意之妙,既有自然的生动灵气,又不失艺术的凝练概括。
朱可心松桩壶
整器挺秀有神,仿生逼真却又高于自然,将松树的苍劲风骨与蓬勃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富自然生趣。
裴石民松桩壶
松桩壶的艺术魅力,更在历代花器大师的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从技艺精湛的冯桂林,到开创风格的陈鸣远,从意境悠远的裴石民,到形神兼备的朱可心,再到匠心独运的蒋蓉与气度不凡的何道洪,每位大师笔下的松桩壶都各具特色、神韵独具。
汪寅仙松桩壶
他们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将对松树的理解与情感融入壶中,让松桩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成为承载文化精神的艺术品。
王铭东松桩壶
一把工艺精美、老味十足的松桩壶得来实属不易。它需要匠人具备相当深厚的花器造诣,对松树的形态、生长规律了如指掌;更需要对细节的精准把控,从树皮的纹理到松针的姿态,每一处都需精益求精。非技艺高超的高手,难成如此佳作。
张正中松桩壶
松桩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文人对松之气节的崇尚,也见证着紫砂匠人对自然之美的不懈追求,值得我们细细品鉴与珍藏。
淘壶人藏
范国华制 松桩壶
范萍制 松桩壶
范志朋制 松桩壶
范旭东制 松桩壶
周功梁制 松桩壶
刘青制 松桩壶
殷祥制 松桩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