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光明(1859-1930),字匡庐,名润宝,小名顺定,籍贯金陵,自幼侨寓蜀山。善作玩具和果品,细巧玲珑,色形逼真,洵绝技也。
陈光明制 | 光明提梁壶
陈光明(1859-1930),字匡庐,名润宝,小名顺定,籍贯金陵(今南京),因家族迁徙,自幼便侨居于蜀山(今江苏宜兴蜀山街道,为紫砂文化重要发源地)。这片浸润着陶土灵气的土地,早早滋养了他的手工天赋,使其在器物制作上展现出过人悟性。
陈光明尤擅以陶土摹制玩具与果品,核桃的纹理脉络、菱角的棱线弧度、栗子的褐壳质感、柿子的橙红光泽,乃至橘子的瓣状肌理、灵芝的云纹褶皱,经他巧手捏塑、施釉烧制后,皆细巧玲珑如真物。
其作品不仅形态精准,更在色彩上追求极致还原,秋实的温润、鲜果的鲜活跃然器上,观之几可乱真,时人皆赞“洵绝技也”,称其手中陶土似有生命,能将自然之美凝于方寸之间。
中年之后,陈光明因女儿定居上海,遂随女侨寓于此。彼时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艺术审美多元交融,他汲取新的工艺理念与审美意趣,技艺愈发精湛,较同辈匠人更显精致细腻。
其所制传器,摒弃浮夸纹饰,崇尚朴雅古茂之风,格调清越高洁,其中又以提梁式器物最为人称道——提梁弧度流畅自然,与器身比例精妙,既具实用价值,又含典雅气韵,尽显文人审美意趣。
因技艺卓绝,求其作品者络绎不绝,且往往愿付百金或数十银元的高价。陈光明对待创作从不敷衍,虽收重金,却从不因催促而潦草完工,交货日期亦不轻易限定,必待器物细节臻于完美方肯交付。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深谙烧制之道,竟能独自筑造小窑,从制坯到烧制,全由己手完成,其对工艺的掌控力与执着精神,在当时匠人之中实属罕见,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兼具艺术价值与人文温度的陶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