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潘壶的由来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潘壶,因最初由潘仕成订制而得名,分高、中、矮三型,朱泥材质为主,适配功夫茶,更承载莆田陪嫁祈福民俗,是兼具实用与文化价值的紫砂珍品。

紫砂茶具中,潘壶”以其规整形制与深厚文化意蕴独树一帜,其由来与清代名士潘仕成紧密相关。

据《阳羡砂壶图考》所载,潘仕成字德畬,籍贯广东番禺,祖籍福建莆田,先祖靠盐业经营积累家业,他本人官至两广盐运使,声名远播。

潘仕成

潘仕成

潘仕成酷爱饮茶,对茶具尤为讲究,遂赴宜兴定制专属紫砂壶。他明确了固定形制,所有定制壶均钤盖阳文篆字“潘”印,既供自己日常使用,也作为珍贵馈赠佳品。

因潘氏名望卓著,这种形制的紫砂壶被世人普遍称为“潘壶”,逐渐成为紫砂界的独特标识。

清代紫砂壶

清道光 潘仕成订制潘壶

潘壶的形制历经演变,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高、中、低三种样式:壶腹呈扁柿状者为“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的是“中潘”,器身高挑近似梨形的则称“高潘”。其容量多在200CC 以内,恰好适配南方功夫茶的冲泡需求,实用性极强。

烧制潘壶的紫砂泥料以朱泥为主,亦有紫泥、段泥等品种,均由当时宜兴名匠手工制作。成品壶胎壁较薄,不仅透气性佳,热淋后变色迅速,便于茶人掌握冲泡时间,长期养壶后更显温润光泽,尽显高贵质感,堪称茶具中的上品。

清代紫砂壶

清早期 许伯俊制朱泥潘壶

潘壶的文化内涵尤为深厚。潘仕成成名后,祖籍莆田一带百姓引以为荣,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女儿出嫁时,娘家必以一把宜兴紫砂潘壶作为嫁妆,寄望女儿嫁入夫家后能相夫教子,家族日后能如潘仕成般荣华富贵。

惠祥云紫砂壶

淘壶人藏 惠祥云制 矮潘壶

这些陪嫁潘壶并非皆用于泡茶,亦有置于梳妆台盛放发油的用途。女主人百年之后,潘壶常作为陪葬物随葬,以感念娘家养育之恩。

沈律紫砂壶

淘壶人藏 沈律制 高潘壶

随着同治年间潘氏家族的衰败,大量潘壶流散各地,如今存世数量已然不多,除国内部分博物馆收藏外,民间完好藏品愈发稀少。即便如此,传世潘壶的品质仍保持着极高水准。

顾嘉玮紫砂壶

淘壶人藏 顾嘉玮制 中潘壶

纵观紫砂发展史,能如潘仕成这般,将个人爱好与设计转化为紫砂壶标志性符号的,实属罕见。他对紫砂艺术的独特贡献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推崇,其名也得以载入紫砂艺术的文明史册,而潘壶则承载着这份审美与情怀,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珍品。

徐元明一脉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