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公共卫生打造“健康宜兴”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宜兴市公共卫生打造“健康宜兴”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内外互动。政府不仅需要认真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真正惠及于民、取信于民。27日上午,宜兴市人民政府就宜兴市公共卫生工作情况开展新闻发布会。一、全市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一)宜兴市医疗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77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0家,区中心医院6家,改制医院、民营医院13家,部队医院1家,监狱医院3家,疗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42个,拥有床位数4880张,基本形成了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

宜兴市公共卫生打造“健康宜兴”

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内外互动。政府不仅需要认真工作,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真正惠及于民、取信于民。27日上午,宜兴市人民政府就宜兴市公共卫生工作情况开展新闻发布会。

一、全市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宜兴市医疗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77家,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0家,区中心医院6家,改制医院、民营医院13家,部队医院1家,监狱医院3家,疗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42个,拥有床位数4880张,基本形成了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区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二)宜兴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2011年1月1日起,宜兴市2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年7月1日起全市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至此,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落实。2013年4月1日起,作为全省首批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宜兴市14家医院启动了以“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主要内容的公立医院改革,其中6家改制医院同步推进,平稳有序地完成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

(三)宜兴市爱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宜兴市广泛开展爱国运动,扎实推进卫生创建、除害防病、生态改厕、健康教育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宜兴,在2011年、2014年先后两轮通过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并受到全国通报表扬,进一步巩固了宜兴的城市品牌。在加强城市爱卫建设的同时,宜兴市也不遗余力加大乡镇爱卫建设,全国卫生镇村创建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健康建设方面,已累计建设健康主题公园4个,健康步道26条,健康社区25个,健康小屋33个。

(四)宜兴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全面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省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现代化妇保门诊及儿保门诊的全覆盖。市疾控中心建成P2生物实验室,卫生监督所获省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达标示范”,市妇保所高标准完成迁址重建,孕产妇死亡率保持为0,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9.95,单独二孩放开以后,预计新增符合生育夫妻2906对,目前已有616对提出申请,已审批611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在稳步推进中。全面完成《宜兴市卫生应急预案汇编》的编撰印制工作。宜兴市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1.2岁,较2011年增长了1.1岁,其中男79.7岁,较2011年增长2.1岁,女83.3岁,较2011年增长0.8岁。

虽然近年来宜兴市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乡镇(街道)间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不均衡,有些差距还较大;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队伍建设依然薄弱,老龄化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宜兴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在下一阶段重点解决。

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思路

总体目标:进一步壮大卫生资源总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建设与宜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中西医结合,政府办医和社会办医相互促进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智慧卫生”,“健康宜兴”,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到2020年,确保宜兴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达到省内领先。

(一)全力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健全体系、完善设施、培育人才、增强技能、优化服务”的总体思路,做实市级龙头医院,做强区中心医院,做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特专科医院,做多民办医疗机构,同时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完善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覆盖全民、普惠民生”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级龙头医院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省级重点专科和学科建设、现代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引领全市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区中心医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专科人才队伍培养、市级特色专科建设上寻求突破,重点解决辖区内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不断增强群众对区中心医院的信任度和认可度,有效缓解市级医院的接诊压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着重加强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围绕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履行“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机构职能。特色专科医院不断完善专科学科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医疗救治能力,打响专科特色品牌。民营医院方面,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鼓励多元化办医,支持社会资本申办高起点、有特色、上规模、填补市内专科空白的特色专科及护理、康复、疗养等医疗机构,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二)着力强化医疗机构“硬件”建设

到“十三五”末,预计在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上投资近30亿元,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周铁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群众在不增加看病就医负担的基础上,一改往日医疗设施陈旧、停车出行困难、就医体验较差的问题,大大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三)切实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不断提升妇幼卫生机构内涵,加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技术引进和创新,强化项目管理,完善监管职能,拓展业务领域,优化服务模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各类卫生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四)大力抓好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复合医保结算方式。完善医保基金使用的奖惩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医保政策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引领作用,打破门诊报销“瓶颈”,使能够在门诊解决的疾病不进病房,减少个人及基金的支出。二是推动和引导分级诊疗。进一步拉大区中心医院和城区医院医保病人的报销比例差距,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病人留在当地区中心医院治疗。三是研究建立医疗联合体。以特色专科共建、区域资源共享和对口支援帮扶等形式,探索建立紧密联系的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把更多人才和技术引向基层,逐步使基层医疗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四是强化人才政策导向。采取与医学院挂钩定向委托培养和在职进修、挂职实习锻炼等方式,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医务人员,逐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并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五是加强重点专科错位发展。强化对各医院间重点专科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以便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各医院的专科特色优势。六是推行家庭医生制度。改进完善适应宜兴特点的家庭医生制度,切实提升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应该说,过去几年,宜兴公共卫生工作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当前,人民群众对改善公共卫生环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呼声会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对此,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始终把百姓福祉放在心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不遗余力加大投入、全力以赴服务民生,为推动宜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而不懈努力。

本文章来自网友投递或者新闻源RSS自动集录,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rights@符号taohuren.com告知于小编,将尽快做出处理。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