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良紫砂壶印章真迹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俞国良紫砂壶印章是其作品重要标识。盖内常见“国良”、“祖琳”方印,壶底有“愙斋”、“锡山俞制”、“锡山俞传”印,承载大师工艺与历史渊源,是紫砂收藏鉴别核心参考。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籍贯江苏无锡锡山,凭借出神入化的制壶技艺,成为晚清至民国时期杰出的紫砂艺术家,其制壶功力与名家黄玉麟不相上下,更是继黄玉麟之后紫砂领域又一至关重要的制壶大家,在紫砂艺术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俞国良的紫砂作品不仅工艺精湛,更在国内外屡获殊荣,彰显出极高的艺术价值: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斩获金奖,1932年又荣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1936年与1937年在江苏省物品展览会中连续夺得特等奖。

俞国良紫砂壶

南京博物院收藏 俞国良柿形壶

在艺术生涯中,俞国良也曾得到诸多重要人物的赏识与合作机会。他曾受聘于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澂,为其定制紫砂壶,清末(1900),他又为两江总督端方造壶,凭借出色的技艺名噪一时,成为当时紫砂界的风云人物。正因如此,他所制的紫砂壶在当时就已拥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与市场地位。

晚年的俞国良选择定居蜀山木石村,并与邵氏之寡妇结为夫妻。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的制壶技艺传授给邵氏后人邵陆大、邵宝琴,同时还亲自制作陶模印章和制陶之印板等模具,每一件模具都凝聚着他对紫砂艺术的极致追求。1939年,俞国良在蜀山病逝,后被安葬于老家无锡锡山,结束了他传奇的艺术人生。

如今,俞国良遗留下来的茗壶数量稀少,仅有60余把,这些传世之作涵盖了多种经典器型,包括大中小各式传炉壶、线圆壶、掇球壶、仿古壶、汉君壶,还有充满文人气息的松竹梅壶、造型灵动的鱼化龙壶等。由于其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些作品大多被各大博物馆收藏,成为馆藏中的瑰宝,供后人瞻仰与研究。

俞国良紫砂款识

俞国良紫砂壶印章真迹

而鉴别俞国良紫砂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其传世的印章真迹,不同印章的钤印位置与风格各有特色:

 

1.“国良”方印

俞国良印章

作为俞国良极具代表性的印章,通常钤于壶盖内侧。其字体风格沉稳大气,笔画刚劲有力,线条转折处尽显篆刻功底,是识别其作品的核心标识之一。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汉君壶(盖款“国良”)

 

2.“祖琳”方印

俞国良印章

“祖琳”为俞国良的又名,这方印章与“国良”方印使用场景相近,同样多钤于壶盖内侧。印章字体线条流畅自然,疏密排布恰到好处,展现出独特的篆刻美感与文人雅韵。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盖款“祖琳”)

 

3.“愙斋”方印

俞国良印章

一般见于壶底。“愙斋”乃吴大澂的书室之名,吴大澂因对古铜器有着浓厚的热爱,在一次访古之旅中偶然发现了珍贵的古铜愙尊,为纪念这一重要发现,便将自己的书室命名为“愙斋”。俞国良受聘于吴大澂、为其定制紫砂壶期间,所制作品多钤盖此“愙斋”方印。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大口井栏壶(底款“愙斋”)

 

4.“锡山俞制”方印

俞国良印章

这方印章同样钤于壶底,以标准的篆体书写,字迹明晰可辨,每一笔都尽显细腻把控。“锡山”二字点明其籍贯,“俞制”则直接标识制作者,成为彰显俞国良身份的鲜明符号。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线圆壶(底款“锡山俞制”)

 

5.“锡山俞传”楷书方印

俞国良印章

该印章一般钤于壶底。区别于其他篆体印章,采用工整的楷书字体,笔画清晰端庄,字体结构严谨对称,横竖撇捺皆有章法。楷书的运用让印章更易辨识。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梅花周盘壶(底款“锡山俞传”)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