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良传炉紫砂壶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俞国良以精湛技艺打造的传炉壶,比例精妙、方圆相融,兼具庄重浑厚与文人雅致,尽显古朴气韵,是清末民初传炉壶中的珍品,彰显俞国良紫砂壶的独特艺术价值。

在丰富多彩的众多紫砂壶型中,传炉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将这一壶式推向艺术巅峰的,正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制壶名家俞国良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

俞国良所打造的传炉壶,在比例拿捏与曲度掌控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堪称紫砂制壶工艺的典范之作。壶身线条刚劲挺拔,既勾勒出庄重浑厚的气度,又蕴含着文人雅士特有的雅致韵味,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匠心独运。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

传炉壶的流行多见于清末民初年间,但其成型技艺难度极高,想要做到比例协调恰当、方圆过渡自然流畅,绝非易事。在众多制壶艺人中,真正能将传炉壶式的精髓传承下来并加以创新,实现承前启后的,俞国良当属首位。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石生刻)

细观俞国良所制的传炉壶,整体造型威严庄重,形制规整端庄,隐隐散发着古朴的风韵,堪称紫砂作品中的佳品。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任淦庭刻)

老子曾言“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制作紫砂壶与品鉴紫砂壶,更重要的是体会其内在的神韵。俞国良的传炉壶,气韵古朴典雅,宛如历经岁月沉淀的青铜器,既有着威严稳重的气质,又凭借强劲有力的曲线,展现出浑厚端正的姿态。它巧妙地融合了方与圆的特质,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绝佳范例。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任淦庭刻)

在遵循传统壶式的基础上,俞国良还进行了细微的改进,壶盖采用桥钮设计,创作出另一款新式传炉壶,让这一经典壶式在时光流转中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真正做到了历久弥新。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谈洪泉刻)

俞国良(18741939),作为清末至民国时期宜兴紫砂界的制壶高手,其制壶技艺精湛绝伦。他所制作的紫砂壶,工艺精细考究,整体气韵浑然天成,尤其是在传炉壶的制作上,更是独具匠心,壶型匀称挺拔,仿佛天然形成,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谈洪泉刻)

早年,他曾受邀前往苏州金石家、书法家吴大澂家中专门制壶,期间所制之壶多钤“愙斋”印款,经典款式包括“汉君壶”、“乳鼎壶”、“白泥大壶”等。清末时期,他还曾为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壶上印款为“匋斋”、“宝华庵”。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玉如刻)

凭借出众的制壶技艺,俞国良在业界斩获诸多荣誉,1915年,他的作品荣获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项;1936年与1937年,又先后在“江苏省物品展览会”上夺得特等奖,其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

 俞国良紫砂壶

俞国良传炉壶(玉如刻)

徐汉棠一脉传承紫砂壶名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