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家
邵顺生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清代巨匠邵大亨传人
师从国大师顾绍培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105/106届巴拿马(国际)金奖获得者
邵顺生1955年生于紫砂文化核心地宜兴丁蜀镇紫砂村,系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后裔,更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亲授,深厚家学与名师指导为其艺术之路奠定坚实根基。
邵顺生尤擅方器创作,位列中国紫砂十大名家之方壶代表。所制紫砂器不仅工艺繁复、蕴含高水准技艺,更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精神,将紫砂文化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许多作品被赞为“壶中艺术经典”。
目前已有 70 余件作品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四十余件斩获国家级、省级金、银奖,十多件被国际及各级博物馆珍藏,以实打实的艺术成果,成为紫砂界公认的实力派艺术家。
作品·赏析
一、金律壶
此件金律壶,摹古国大师何道洪经典,采家藏粗砂老紫泥全手精制而成,泥料经长时间陈腐,胎骨温润如玉,调砂工艺尤见匠心,灿若星辰的金砂隐现于紫玉肌理之间,斑驳陆离中透出时光沉淀之美。
壶体四方,乃是泥片镶接成型,直腹挺括规整,底部开犴门,二阶肩过渡自然,平嵌盖严丝合缝,盖面搭起四方桥钮,长方直流胥出如剑,方折把之上置一突出平台,持握时用于安放拇指。
壶身由孙鸿飞陶刻装饰,正面镌陆游《咏梅》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款“半山”,反面刻梅枝相应和,疏影横斜,意境悠远。
整器造型周正挺括,方棱明快利落,凝方正之骨,铸律己之魂。既具备实用的品茗功能,又蕴含律己正心的文化深意,堪称将材质之美、工艺之精、文人之气完美融合的艺术佳作。
二、无垢壶
此件无垢壶,为限量典藏之作,摹古清代陈鸣远传世方器,采用家藏80年代生砂老紫泥亲工演绎,煅烧4遍以上方才成器,颗粒饱满,质感凸显,老料与老壶式搭配,把玩价值极高。
身筒为四方寓圆式,丰肩鼓腹,向下斜收,一派稳重敦实之气,鼓盖嵌入四方壶口,中央挺立的壶钮恰似壶身微缩,整体感强烈,棱方流把较为利落,使得整壶不显笨拙。
壶身正面镌刻“是名无垢,置诸座右。为斐老道兄。鸣远”,乃复刻陈鸣远原作壶铭,字体风骨凛然,刀工细腻传神,字里行间尽显古人寄情于壶的雅致意趣。
邵顺生作为一代方器之王,技艺出类拔萃,无论是器物的形体比例、镌刻的笔墨韵味,还是老紫泥呈现的温润质感,皆力追古人,可谓超性价比精品佳器。
三、汉璞壶(薄胎)
此件汉璞壶,乃邵顺生专为龙年设计之新作,以何道洪大师秦朴壶为原型,加入龙元素进行创新设计而得。原矿紫泥为胎,薄胎技法成型,醇厚温润,精光内敛,触之细腻。
在圆筒壶身的基础上,采用抽角处理做出四处对称内凹,笔挺中凸显出工整的节奏美感,底足开犴门,流把四方带棱,分置身侧,直流由粗及细至内包口,环把圆中寓方。
薄厚适中的壶盖之上,精心雕塑一螭龙为钮,身躯蜷曲,自然拱起呈桥形,兼具了提拿方便的实用性,流、把亦分别雕有立体龙嘴纹和祥云纹与之相应,典雅庄重而寓吉祥美意。
通观全器,无论是造型设计的别致之处,还是雕塑的精美程度,皆可圈可点,整壶既有汉族图腾点缀,又有璞玉之光华,正合壶名“汉璞”,美观大气,不可多得,值得藏用。
四、豹方壶
豹方壶为国大师顾绍培象形方器的巅峰代表作,邵顺生全手摹古师父经典,成就此件方器精品。原矿紫泥色醇厚,红棕之中可见细密黑色颗粒,发茶性极佳,此珍稀名泥,是众多壶友的心头之好。
造型在原壶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创新,嘴、钮、把及身筒线条的变化,凸显邵氏方器硬朗、豪放的风格。四方壶身可看作抽象豹身,线条爽利,转折分明,如猛兽奔跃的生气,充斥在每一个块面之间。
四方盖作嵌入式与壶身相合,壶钮塑造为一只象形豹子,昂首蹲伏,跃跃欲动,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流若豹首,把若豹尾,与豹钮巧妙承接,灵动中凸显出野性之美。
整器写意与写实交替,塑形与传神共融,极具视觉冲击力,体现出邵顺生点化泥性的功法火候,是一把值得赏藏的经典传承之作。
五、一脉相通壶
一脉相通壶,为邵顺生原创设计代表作,曾于106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斩获金奖,并被中国紫砂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馆、福建省南平市博物馆收藏。
此件选用原矿紫泥制成,四方式身筒上敛下丰,犴门足更添稳重,造型在规整之中透着柔和,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既符合传统审美,又兼具现代设计的简约大气。
气孔颠覆常规,巧妙置于壶盖后方,食指、中指自然固定壶把,拇指则恰好落在气孔处,倒茶时只需通过拇指轻摁、松开气孔,便能轻松控制茶水的流出与中断,达到“一脉相通,一摁不通”的神奇效果。
该壶的控水原理基于气流的精准控制,其首要前提是壶身绝对不漏气,对于结构本就复杂的方壶而言,口盖的精度与平整度直接决定了气密性,每一道拼接、每一次打磨都需毫厘不差,这不仅考验对泥性的精准把控,更依赖数十年积累的手工技艺与经验。一脉相通壶的成功,更印证了邵顺生“方器之王”的称号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