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壶型 壶型详情

东坡提梁壶
类型:提梁
东坡提梁壶是如何由来的,这其中还有个典故。
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
▲东坡煮茶图
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
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壶自己用!他叫书童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必要的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似容易却难,苏东坡一做做了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
▲范洪泉制、杨新书、谭泉海刻东坡提梁紫砂壶图片
一天夜里,小书童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呢?”吃过点心,说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鸡叫天亮。
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就出来了:因为泥坯是烂的,茶壶肩部老往下塌。苏东坡想了个土办法,劈了几根竹片,撑在灯笼壶肚里头,等泥坯变硬一些,在把竹片取出。
▲郭记制、蒋永西刻鼎和款东坡提梁紫砂壶图片
灯笼壶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把。苏东坡思量: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像别的茶壶那样把壶把装在侧面肚皮上,火一烧,壶把就烧的乌漆墨黑,而且烫手。
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灵机一动: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来做壶。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作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星辰制、任淦庭刻东坡提梁紫砂壶图片
提梁式紫砂壶是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他从文人的角度,设计了壶把在壶的上部,并用枯树形状做把,他烹茶审味,怡然自得,由此,他写下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
每当茶后,他总要捧着紫砂提梁壶把玩一番,不多久,壶身表面变得古雅秀丽,更觉可爱。由于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他曾写下了“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著名诗句,这“氐壶”就是说的提梁紫砂壶。
在宋代,饮茶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茶叶要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所以,提梁就显得十分方便与安全,苏东坡的提梁壶,不但讲究力学原理,同是也考虑到提梁的稳固,按照三角力学的法则设计,创造了紫砂壶的一种新的形制。
▲吴云根制、莲生刻东坡提梁紫砂壶图片
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紫砂艺人在做东坡提梁紫砂壶,现在看来,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款式确实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与美感。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大文人,后人就把这种提梁式的壶称为“东坡提梁壶”。
--- 淘壶人馆藏精品东坡提梁壶 ---
范洪泉制、谭泉海刻 东坡提梁壶
东坡提梁为传统壶式,。体型硕大,容量达700CC,壶身扁球状,平底内凹,圆盖,短颈,三叉提梁式。提梁及流、钮均塑枝干造型,并自然胥出树枝、绿叶装饰,形态自然拙趣,颇有古韵清流之感。
壶身由国大师谭泉海陶刻装饰,正面书铭“钟馗醉酒。竖眉瞪眼,刚直不阿,进士在此,鬼敢来乎”,落款“石泉题铭 泉”,反面则陶刻一幅钟进士醉卧图,画面生动而富有意趣。整壶将书画与紫砂相结合,极富传统文化底蕴,两位大师珠联璧合之作,收藏价值极高。
倪顺生制 东坡提梁壶
倪顺生此件东坡提梁壶,采用了原矿清水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50CC,整器形敦厚朴实,味重简洁,壶嘴一弯流,出水流畅,壶钮,提梁壶把,呈树枝造型,壶盖上贴塑梅花,逼真出神,把玩起来更有味道。造型比例雄伟,整体沉静而甜美。
吴永明制 东坡提梁壶
《全手东坡提梁》是吴永明老师精选原矿紫泥制成的500cc大品,此泥老味浓厚,加上吴永明老师制壶手法老辣,壶体雍容古雅,陶刻更添文人风气,实为收藏雅器。壶体饱满丰润,圆盖穹起,壶嘴、壶钮、三杈提梁皆以树枝构筑,瘿节斑痕,细致分明,枝干扭转,线条流畅,得自然真意,提梁空间感十足!
吴永明老师自制自刻,壶体正面刻“松风竹炉,提壶相呼”,落款“丁酉之秋月永明作记”;反面刻两位老者对坐手谈图,身旁有芭蕉、竹叶清雅之植,有书册、画卷翰墨之香,围棋盘而坐,无需言语,手下见真章。提梁壶在侧,香茗随手可得,真真清幽之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