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砂壶型 壶型详情

唐羽壶
类型:圆器
唐羽壶,也常被叫做侧把壶,是茶壶中的常见壶型。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此壶以唐羽紫砂壶为形
唐羽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壶把设计成如握柄,位置与壶身成直角,壶体莹润,把手线条优美流畅,圆融有力,冲泡时可有效避开烫手问题。侧把的壶型在持握上更加随性,根据不同人的习惯方式不同,出水的姿态随握法而变,在冲泡举止间更加有韵味。
--- 唐羽壶的典故 ---
觞(音shang,读如“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其形状呈椭圆形,两侧各附一耳,呈半月形,就像一双羽翼,亦名羽觞、耳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耳杯饮酒,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琼浆蜜勺,实羽觞些”之句。耳杯在汉代更为普及《汉书》有“酌羽觞兮销忧”的记述。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东晋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名士42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酒会。他们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水,水面上漂着一个双耳椭圆酒杯,酒杯顺着溪水漂流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拿起一饮而尽,并要借着酒兴吟诗咏怀。这种独特的饮酒习俗盛行于汉魏至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图片
唐代饮茶不用壶泡,除点茶法外,有将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敞口器中的文火煎煮法。煎茶用的器具手柄细长,似羽翼飞升,称“唐羽”。
唐羽壶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唐羽紫砂壶壶身混圆饱满、古朴雅致,唐羽壶不规则的灵动造型体现着唐人的美学理念和生活情趣,在今天,不同材质的运用结合以及器型的变化,让唐羽壶的造型越来越丰富多彩,由建水紫陶制作的唐羽壶就是一例,不仅实用,也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 淘壶人馆藏精品唐羽壶 ---
徐达明制 唐羽壶
此件为已故国大师徐达明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创作于80年代中后期,采用原一厂老红泥调段砂全手精制。壶身浑圆饱满,古朴雅致,壶把设计成侧握横柄,位置与壶身成九十度角,造型独特但不突兀,线条走势优美流畅;侧把的壶型在持握上更加随性,冲泡时可有效避免烫手,根据不同人的习惯方式不同,出水的姿态随握法而变,在冲泡举止间别有一番韵味。既含审美要素,又适实用要求,可赏可玩。
180CC小容量一手把握,整器光素无饰,手感舒适,把玩时犹如时空逆转,置身历史长河中切身感受盛唐古韵,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