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冶石瓢壶

子冶石瓢壶

类型:圆器

石瓢”早期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是一种形象比较高的盛器,口大有盖,旁边儿有柄,用含沙很多的土或金属制成,煎药或烧水用。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要从顾景舟一段时间提起,顾援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从这个时候起改称“石瓢”。石瓢以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精神韵味于一身。

子冶石瓢壶

▲瞿子冶铭石瓢紫砂壶图片

子冶石瓢壶,壶身是硬朗的三角形形体,底部和腹部线条比较平滑,壶口较小,比较秀气,亭亭玉立;壶的把形是较为明确的三角形,非常有力度且比较张扬;壶嘴细长;壶盖比较厚实,钮为弯管形,与盖的交接处是暗接。流与把向内的延伸虚拟曲线,同样也形成一个三角形,且顶点都落在中轴线上,与壶体的正三角形刚好倒立相互叠加,使得整体上感觉和谐与灵动。

壶盖上的桥梁的钮是关键之处,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变化较大,钮的两侧对称,处理手法难度较大,需耐心才能达成。钮的内孔是三分之二个椭圆,钮的外形呈三角形,和壶身一致保持连贯,共同塑造三角形的基本几何体型。壶钮的造型为求取得与主体的协调,设计者往往将其外形做成主体正立形的缩小,是主体外轮廓的延伸。钮部与盖面的衔接内曲线为椭圆形,使得造型上有动感而不僵化。壶钮外形的切线同样为一个三角形,位于壶身主体三角形内上部,并且在造型上内外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都要平行,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稳定。


 --- 淘壶人馆藏精品子冶石瓢壶 --- 

宗志军紫砂壶

宗志军制 子冶石瓢壶

此子冶石瓢为作者选用原矿老段泥精制而成,泥质含铁量高,泥色清丽朴雅,加之铺砂工艺,尽显石瓢之古朴气质。整体造型简约大方,壶身饱满,骨肉亭匀,气韵充沛。

平盖桥钮、直流倒把,配以三乳足,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相得益彰,与壶身构筑和谐的美学效果。精工巧作,出水爽利,把握舒适,230cc黄金容量,实用性极佳,乃赏用皆宜之品茶利器。


朱俊杰紫砂壶

朱俊杰制 子冶石瓢壶

此件为作者摹古百年经典子冶石瓢之作,创作过程中得“石瓢王子”李寒勇悉心指点,采优质原矿黄降坡泥为胎,全手工制成,经过精心养护,成色由黄变红,内里砂粒也会愈发清晰凸显,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充满惊喜,为养壶人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壶体呈上敛下阔的金字塔式轮廓,重心下沉,沉稳大气,口盖工艺精妙,衔接严丝合缝,盖面桥形钮拿捏舒适,壶底三枚短柱足暗接,既稳固了壶身,又增添了几分灵巧之感,避免了整体造型的厚重压抑,上翘直流出水爽利,执把以倒三角构型打造,左右呼应,形成视觉张力。此壶不仅诠释了子冶石瓢精髓,更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高超技艺,线面过渡自然流畅,骨力把控恰到好处,整器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美感,力荐藏用。


胡海菲紫砂壶

胡海菲制 子冶石瓢壶

此款子冶石瓢壶,为作者与王智明合制于辛丑年(2021年)的作品,胡老师制壶,王智明陶刻。经典子冶石瓢壶式,以原矿青灰泥料诠释,硬朗坚实的三角架构,与古朴清隽的泥色十分相合,圆润压盖厚实而富张力,短柱形底足,添轻灵稳重,流、把、钮比例精湛,搭配合宜。

整器简朴大方,自有一股莹润朗健的气度。王智明以刀代笔,于壶身正面镌刻“诗情秋水远,画意晚山明”之句,落款“辛丑夏 天乐”,反面绘山水风貌,刀工精湛细腻,诗与景应和,意境悠然。



杨玲紫砂壶

杨玲制 子冶石瓢壶

此件选用顶级黄降坡,摹古经典传器,全手精工制成,色泽橙红,胎质中砂粒遍布,质感相当丰富。整体呈金字塔形,底部宽稳,向上渐收,线条利落挺拔,壶腹饱满而不臃肿,侧视轮廓如三角漏斗,体现“稳、挺、秀”的视觉效果,底部三只短柱足托起壶体,轻盈中显稳重。

桥形钮横跨壶盖,拱起如虹,与壶身三角形呼应,流嘴长直有力,出水爽快,倒三角把外圆内平,与流形成虚实对应。壶身正面铭刻“竹叶摇曳生姿美”,反面绘有一枝风竹与之相配,叶片方向错落有致,营造出翻飞之势,似被清风拂过。通观整壶,如瘦骨文人倚竹而立,清傲之气扑面而来,实乃文人壶中的佳作。


陈鑫紫砂壶

陈鑫制 子冶石瓢壶

此款子冶石瓢,采原矿降坡泥全手工制作而成,色泽温润,胎质中富含天然砂质,颗粒层次分明,古朴感显著,以三角几何构型为骨架,斜腹自口沿向下渐舒展,暗藏微妙弧度。

壶底三只短柱足分立,平盖厚实,严丝合缝扣合壶口,桥钮作虹形飞跨,直流胥出昂扬,倒三角把持握轻松。壶身刻绘绕盖竹枝,竹叶穿盖面而过蜿蜒至另一侧,底部刻“出入仙佛仁间”。造型经典,陶刻清雅,宜赏宜用,性价比高。

相关壶型